('正好昨日王夫人也略微透了点口风,元春心里想着顺应母亲的意思也未尝不可:“箭道场在天香楼下,我让小丫头带你过去。”迎春趁机说:“下一次,可要记得路啊,毕竟不是每一回都能遇到主人家的姑娘!”说音刚落,郑怀瑾好不容易平息下来的潮红又起来了,耳垂又热又烧。郑怀瑾走后,元春先是让身边的丫头婆子出去别乱说,轻则影响今天的好日子,重则对客人的名声有损,又轻轻戳了一下她的脑门:“咱们二姑娘是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啊!”“岂敢岂敢,只是眼观大姐姐的路!”贾敬的生日过后,迎春从贾母打趣元春,邢夫人和几位姨娘的闲谈中得知,王夫人已经在跟锦乡侯夫人商议各自子女的事情,虽然没有过明路,但两府的主子都已经心知肚明了。“看来元春已经摆脱了进宫当皇妃的命运。”晚上迎春又跟小七闲聊,说着自己的任务:“她也就不用去皇宫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去了,当个世家大族的主母也不错,凭她的能力,管好家里的事还不是轻轻松松!”“而且那个锦乡侯世子,看那天射箭言谈,不像是个浪荡公子,至少肯定比贾珍强!”不曾想小七给她泼了盆冷水:“我觉得你不要高兴太早,要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谈何容易。再说你并不是能够引起蝴蝶效应的那种人。”事实证明,小七虽然声音稚嫩,但还是见多识广的……第14章元宵节夜晚,贾母领着邢夫人、王夫人和孙辈们在看戏。台上正在演的是《大闹天空》。说实话,在穿越到红楼世界之前,她实在不知道戏曲有什么好看的。听也听不懂,吵吵闹闹,现在才发现,本来就不是听台词,而是看台上人的身段,唱腔。在娱乐活动贫瘠的古代,看戏真的很快乐,就像小时候学校里突然放电影一样。电影的内容有什么重要,关键是那个氛围。贾赦、贾政从宫里庆贺回来,也带回了苏定将军大败越国的消息。从贾政那里得知,苏将军率军出征,与越国的战争焦灼了三年,终于在这一年的年初彻底击溃敌军。越王携家眷、王室入京请罪。并且圣人决定阳春三月,册立五皇子为皇太子,嫡妻苏氏为太子妃,圣人下旨,重新修整东宫,采选东宫女史。迎春、元春坐在一席,她一时找不到话说,便侧身问元春:“大姐姐,太子妃跟这个将军一个姓啊?”元春正往嘴里送瓜子,听到父亲的话有些失神,还是迎春说话她才反应过来:“是啊,五皇子的嫡妻正是苏将军的女儿。”元春与郑怀瑾的婚事也因为朝堂种种要事暂且搁置。而迎春察觉到不对,已经到了端午节。自从去年贾敬的生日之后,锦乡侯府便与荣国公府相交甚密,每到年节,也会相互节礼。在大年初一,元宵,上巳这些节日,就连迎春都能收到一份。可是端午前后,她天天跟在邢夫人和贾母身边,并没有人来禀报锦乡侯府送节礼,也没有管家媳妇来请示给锦乡侯府送什么节礼,何时送。她悄悄问了周姨娘,但周姨娘只是笑着告诉她:“你大姐姐有更好的前程,你个小丫头瞎操什么心?”她有种不祥的预感,可合府的人都没有异样,甚至她爹又恢复了每日吃酒、玩乐、收集古物的生活。与此同时,贾敬三次上书,恳求圣人准许他传爵给世子贾珍。圣人挽留再三,无奈应允。贾敬遂往城外玄真观修道,从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清静经》”。贾母疼爱孙女,又怜悯惜春年幼,生母离世,生父求仙,于是将她接到荣国公府与三春一同教养,暂且安置在王夫人房中。七月十五,贾母携家眷前往大慈恩寺参加盂兰盆会。她又见到了锦乡侯世子,只是她不敢相信眼前这个满脸哀愁、萎靡不振的人就是当初在箭道场上意气风发的少年郎。贾母带着元春、迎春和宝玉见过了赵夫人,王子腾的夫人,宝玉还凑上前去问赵夫人:“云妹妹怎么没来?”赵夫人搂过宝玉,道:“你妹妹前一阵受了凉,不好出门。等她好了,一定来闹腾她二哥哥。”王熙凤一向爱热闹,这次没有来是因为六月的时候回金陵给老祖母侍疾,因而并未在这里见到她。事后元春带着弟弟妹妹去前殿看法会,宝玉见到冯紫英便跟她们分开了。元春又让丫头婆子们自行去拜佛,她自己带着迎春回房。在返回厢房的路上有一片斑竹林,太阳穿过片片竹叶洒下重重叠叠的光斑,迎春一边牵着元春的手,一边踩着光斑。夏日特有的蝉鸣叫个不停,却更显得竹林里静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