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贾珍这个随时都能爆炸的炸弹,搞得她每见到秦可卿一次,就提心吊胆一次。她是真的不知道怎么办,难道让秦可卿自己把脸划破?如果扒灰的事情一旦发生,在这样的大家族里真的瞒不住,人多口杂,再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怎么可能人不知鬼不觉!就算是她将来把病给秦可卿治好,那她就能活下去吗?在现代流言蜚语都能杀死人,何况对女子要求更加严厉的古代,还是高门贵族!愁人啊!“二姑娘,你在想什么?”第17章迎春回神看去,原来是尤三姐。尤氏姐妹没有学名,也没有乳名,所以众人也只能二姐、三姐地叫。“是三姐啊,我在想课业,先生布置的几篇大字还没写完。”先生就是李纨的嫂子,贾母为了让孙女们牢记她的教导,因而称其为“先生”。尤三姐比尤二姐活泼一些,也更愿意跟贾家的姐妹们说话,不像尤二姐只是带着丫头坐在角落里望着池子发呆。“你们真好,还可以上学读书。”尤三姐抿了抿嘴,把掰碎的糕点一股脑丢进池塘,惹得一群锦鲤纷纷聚拢哄抢:“写字好玩吗?我跟姐姐连字也不认得。”对啊,读书写字!如果尤氏姐妹一直在贾家的女学里读书,那总比在宁国府厮混要好,传出去的名声也能好听不少。二来,读书能够明理,二姐、三姐也不至于因为年纪小,不懂事被贾珍、贾蓉哄骗,最后失掉清白,一辈子抬不起头来,最后芳龄早逝。但是,尤老娘是个风韵犹存的寡妇,带着两个妙龄女儿,一家子孤儿寡母,怎么可能不会被人惦记。她纵容二姐、三姐跟贾珍等人厮混,无外乎就是找靠山,有银钱。她也看出来了,尤老娘三天两头就来宁国公府打秋风,也是为了彰显跟宁国公府关系好,警告那些心思不纯的人。毕竟,尤氏虽然嫁给了贾珍,但并不能约束下人,也无法规劝贾珍,本身就是软柿子,哪里还敢过多扶持娘家。再者又不是亲娘,想来并没有多照拂过。所以,尤氏姐妹必须要知书识礼,还要有靠山,还不能跟宁国公府扯上不清不楚的关系,一定要远离贾珍和贾蓉!迎春又给尤三姐递了一块糕点:“二姐、三姐平日里在家都做些什么?”尤三姐左手接过糕点,右手托腮,语气淡淡:“还能做什么,不外乎是针凿女红。”“三姐觉得读书怎么样?姐妹们一块读书也热闹些。”“真的吗?我和姐姐都是愿意的!”“当然是真的!”得知尤二姐和尤三姐的意愿,迎春便带着二人去贾母跟前说情。正好贾母摸骨牌累了,靠在引枕上跟邢夫人等说话。“老太太,孙女想求您件事。”她一面给贾母捶腿,一面说:“我想请二姐和三姐一同前往家学里读书,姐妹多了,也热闹些。您说好不好?”宝玉、探春也饶有兴趣地看着尤氏姐妹。贾母招呼二姐三姐站近一些,细细打量着二人,虽然她姐妹二人在贾母面前腼腆害羞,但还是能看出来一个温柔如水,一个机敏外向。贾母喜欢貌美的人,迎春的请求也不是大事,便连声说好:“我看她姐妹二人也是不错,就跟你和三丫头、四丫头一块读书。”王熙凤见贾母高兴,也上前来说:“老祖宗,尤家妹妹们的宅子也离得院,每日里风里来雨里去,哪里是娇滴滴的小姑娘能经受得住的,不若就请她们住在这里。”“!”她的本意是借着读书的名义,将尤氏姐妹养在荣国公府,远离贾珍贾蓉,要是被王熙凤一通说,又安置在了宁国公府,那岂不是羊入虎口?不过尤氏姐妹是宁国公府的丫头,安置在这边确实并无不妥,这可怎么办?迎春忙道:“老太太,我如今住在太太的院里,我姨娘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西跨院也冷清,要不然请二位姐姐跟我姨娘住一块,姨娘她还能顺便照顾二位姐姐。”邢夫人是个不想惹麻烦但是致力给二房找麻烦的人,要是把尤氏姐妹安置在大房,她又得照看忙活:“要我说,家学在东边,住我那里也远,不若在琏儿媳妇那边来得近。”邢夫人,果然是你啊!贾母以前因为迎春总在自己面前说邢夫人的好话,已经慢慢对她改观,没曾想老大媳妇还是一个不着调的,就两个半大的小姑娘住在你院里,还能费多少功夫?最后贾母拍板定案:“二丫头说得有理,就去跟你姨娘相互作伴也好。”随后又嘱咐王熙凤要把尤氏姐妹当自家姑娘看待,每个月也是二两月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