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六州歌头 > 第48章
    小西山的学生们大多在前一日便归家去了。只剩这三个在稷州无其他落脚处的少年人,被裴明悯邀请去了裴家老太爷的寿宴。

    学斋里冷冷清清,一出山门,热闹便扑面而来。

    烙着裴氏家徽的马车等在路边。

    赶车的小厮下来,垂着手叫了一声“顾少爷”,然后请他们上车。

    顾横之“嗯”了一声。

    认识他的人很多,但他记下来的人很少,一个小厮并不在例外。

    贺今行最后上去,小厮扶了他一把,他回头道一声“谢谢”。

    小厮对他笑了笑。

    裴家祖宅在稷州北城,但裴老太爷向来喜欢住在荔园。

    小西山与荔园同在重明湖边上,不用进城。一路虽车马行人众多,但大路十分宽敞,倒也不拥挤。

    每年端午,重明湖上都会举办龙舟竞渡赛。由稷州府衙牵头,城内的几家豪商出资赞助,噱头十足。

    同时还有龙舟评选、赛事押注、诗文集会、杂技大比等等活动,商贩们也会专门在这边摆摊设点,形成一个端午大集。

    由此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民众前来。

    艳阳高移,游人渐多,人声渐沸。

    贺今行撩起纱帘,兴致勃勃地往窗外看。

    “看什么呢?这么认真。”陆双楼倚着车厢壁,也把脑袋伸过来。

    他往旁边让了让,仍旧目不转睛,“看人。”

    前者以为他说的是美人,一眼望去,满目皆是游玩行人与贩夫走卒,花花绿绿的衣衫混成一片,愣没看出个拔群的来。

    “哪儿?我怎么没看见。”

    “到处都是啊。”贺今行看够了人,眺望远处湖上,眸子闪着光,“我还从来没见过真的龙舟呢。”

    陆双楼这才反应过来,心下失笑,兴致缺缺地收回视线。

    看满大街普通人,不如看他这位同窗。

    恰有一群缠着五色丝线的孩童举着纸鸢跑过,顾横之忽然说道:“确实热闹。”

    贺今行也看到了,没回头,抿唇笑了。

    马车没停在荔园正门,而是一路沿着马道向前,到了矜山脚下的另一道大门前。

    裴家的几个老爷被仆从簇拥着,各自立在门前迎客。

    方圆几十丈,车马如盖,人流如云。

    三人下了车,把带来的礼物交给迎上来的仆役。

    裴明悯等在路边,顾横之对他说:“可忙你的去。”

    “我无事。”后者温声道:“有叔叔婶婶们在,我们这些小辈,只管招待好自己的朋友便是。”

    他侧身做请,“我先带你们去见我爷爷。”

    裴老太爷要看龙舟赛,是以歇在矜山上的归云出岫楼。

    老的少的去拜见他,都得爬山。

    自山脚到半山腰的石板路,皆拉了彩条,挂了修剪得体的艾草。

    贺今行缀在最后,一边走,一边看湖畔停放整齐的龙舟。这条路与重明湖平行,他只能看到侧影。

    再望远些,可见荔园的白墙之外,岸边民众人头攒动,如蚂蚁一般大小。

    视线往上,瞥向山腰半凌空的楼阁,重檐飞宇,雕梁画栋,在阳光下灿灿如世外仙宫。

    伴随着一路弥漫的清香,不断有人感慨、赞叹。

    他也跟着点头抚掌。

    陆双楼笑他是乡下人进城,看什么都新鲜。

    他只笑不语。

    临近归云出岫楼,反倒安静了许多。

    正疑惑间,忽听满堂哗然,接着传出少年的清朗声音。

    “裴太公慧眼如炬。从心先前还担心自己走眼,现在这心算是放下了。名画当赠名士,从心便忝脸借道玄公之作,恭祝老太公福寿如海,古稀重新。”

    几人进入大厅,便听得窃窃私语。

    “……柳氏果真豪横,道玄公的真迹也拿得到送得出。”

    贺今行闻言看向堂中央,两名仆从正在卷起画轴,画幅色彩浓丽。

    前方一位少年长身而立,白衣金冠,也正回头。

    人面如画。

    目光相撞,他微微一愣,然后作了个“柳少爷”的口型。

    柳从心看到他,仿佛有些意外,只一点头便退到一边。

    他摸了摸耳垂,在裴明悯的引导下,跟着顾横之他们上前。

    三人一字排开,一齐向裴老太爷躬身行礼。

    “晚生恭祝裴太公寿诞吉祥,日月昌明,松鹤长春。”

    “来。”老太爷笑容绽开,叫他们近前,目光落在那张陌生又有几分熟悉的面孔上。

    “你就是贺家那个新来的孩子?”

    贺今行姿态恭顺,低头道:“是。”

    裴老太爷却眯起眼,但只一瞬,便又平和地说:“既来之,则安之。都是有朝气的好孩子,不必拘在我这里,去吧。”

    前来拜寿的人络绎不绝,厅堂里语声嘈杂。

    裴明悯知这几位同窗都不是爱凑热闹的性子,便带他们去偏厅楼上稍坐。

    贺今行想到柳从心,但见对方正与人说话,知他轻易是脱不开身,便没过去多嘴。

    进了小阁楼,顾横之熟门熟路地拿了卷图册躲到一边。

    裴明悯显然也习惯了,没管他,走到窗前,指着一处地方说:“那里就是龙舟赛的起点。”

    上山时,同窗对龙舟的兴趣,他看在眼里。故而挑了这一间三面轩敞、正对重明湖的阁楼。
ͶƼƱ һ½Ŀ¼һ 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