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门的时候把放在门口的一把光秃秃的扫把顺手带了进去。大门关上,不多时,里面传来一声声凄厉的哭喊。“大哥,你干什么呢?奶奶叫你下楼吃饭。”宋缨双手扒拉在门框上,笑嘻嘻的看着把电话放下的宋词,“给谁打电话呢?女朋友?”宋词失笑的看着她,起身把衬衫的扣子扣到最上面一颗,“你脑子整天都在想什么?快高考了还尽想这些!”宋缨做了一个鬼脸,“我这是担心你!大学都找不到对象,毕业之后就更难咯!”说完,穿着毛绒拖鞋蹬蹬蹬的下楼。跟在后面的宋词没好笑的摇摇头,眼神满是宠溺。刚下楼就听到宋奶奶高兴的声音,“这可是正宗的乌骨鸡,你们两个小的多吃点。”“对,特地给你们两个弄得汤!”宋老汉也跟着点头,“缨缨最近学习累不累?多喝点汤,养元气的,对身体好!”宋缨捧着汤碗。鸡汤鲜而不腻,里面还放了泡发好的香菇,好喝得不得了。“啧!太鲜了!这是村里王太姑奶奶家的乌骨鸡,对不对?”“你这小丫头舌头不错嘛!喝汤都能喝出是谁家的鸡!”宋老汉端着小酒杯,一点一点得抿着酒喝。今年宋老汉检查身体,三高都涨了点,医生建议饮食清淡,喝酒也要少一点。从前有成年人手指长的杯子,也被宋奶奶换成了只有小孩儿手指高的小酒杯。要不是宋老汉强烈表示自己不喝酒浑身难受,四肢无力,连个小酒杯都没有。宋缨一边喝汤一边点头,“王太姑奶奶家的都是正宗走地鸡,还养的膘肥体壮的,味道比外面菜市场的好多了。”“那可不!”宋奶奶端着最后一盘菜过来,“你王太姑奶奶祖上传下来的好手艺,专门养鸡的。不是我吹牛,整个南市都没有人比你王太姑奶奶能养鸡!”宋奶奶莫名骄傲,还伸出大拇指说:“我当年怀你小姑姑的时候,身体差得很,又是大龄产妇,要不是有你王太姑奶奶送的那几只鸡,你小姑姑都不见得能有现在这么好的身体!”第149章 穷则独善其身也不知道宋奶奶是想到了什么,从王太姑奶奶养的鸡,一路说到了现在村子里的人不好过的这件事情上了。宋家村和周围其他村子不一样。他们祖上都是渔民,宋老汉和宋大爷兄弟俩小时候都是跟着宋缨太爷爷在渔船上长大的。不光如此,六几年炼钢的时候,家家户户的锅都没了,宋家村的人都冒着风险把鱼叉留下来。改革开放之后,村里人对种地确实没太多经验,又开始打渔。但这几年生态环境不好,宋家村的那条大河越来越浅,打渔也打不到什么收获。不仅如此,南市拥有全国三大淡水湖泊之一的鄱阳湖,这些年的水位也是在逐渐下降。因为这些,渔政部门就对渔业管控的非常严格。宋缨记得,她上辈子去世那年的春天就听老乡说,鄱阳湖十年内禁止打渔,为得不仅仅是湖内的生态。在鄱阳湖旁边还有一大片候鸟栖息地,生态环境必须得保护起来。“村里人的日子之前不好过,虽说现在有不少人去了老三的超市,但超市要的人有限,而且也不是谁都能进去干活的。”宋奶奶对宋家村感情很深,提起这些就忍不住的叹气。她心疼村里人日子不好过,但没有圣母到要把那些人全都塞进自己儿子的超市里工作。朱家渡还有朱家这样的无赖呢。宋家村当然也有。宋缨吐出鸡骨头,捧着碗又夹起鸡汤里鲜嫩的香菇,“不能打渔,那就做别的啊。不过咱们老家地不行,种地也做不出来什么花来。”“是啊!要是种地能行,村里人早就一窝蜂去种地了。”宋奶奶很惆怅。宋家村也不是没地,只是南方种的是水田,宋家村比起其他村子,土地里的水田真不算多。“那就学王太姑奶奶养鸡!”宋缨见爷爷奶奶确实担心不已,连忙说:“家家户户都出钱,然后请王太姑奶奶当技术员,大家承包一片山地,就养走地鸡。”“那怎么卖?”宋奶奶皱着眉,摇头道:“养鸡不是什么难事,承包一片山地,村里钱不够,我和你爷爷也能帮一把,但是养出来卖不出去不就砸手里了?”“给小叔啊!”宋词也跟着说:“小叔和范叔开的饭店里可以收下一批,至少给村里人保底。咱们家现在是好过,想帮村里人的心也是好的,但我们不可能全揽下来。”“没错!”宋缨点点头,“日子都是人过出来的,而且村子里不止能养走地鸡,不是还有那么多水塘么?把那里也包揽下来,地上养鸡,水里养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