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缨缨今年要高考了吧?”宋大爷看向宋缨,向来严厉的眼神里满是慈爱。看得宋缨下意识的一哆嗦。好在动作不大,没人看到。“恩。7月份就要高考了。”宋缨点点头。距离高考,还剩下五个月的时间!而且,今年是3+2考试模式的第一年,新老高考并存,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其实都有压力。第176章 要高考了在1994年之后,国内高考改为了3+2模式,也是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一道分水岭。“3+2模式”即文科“语数外+历史、政治”,理科“无数外+物理、化学”。全国统一命题,在此期间文科取消了地理科目,理科取消了生物科目。这对不少地理或者生物有优势的考生来说是压力,也是打击。失去了一个可以拿分的优势科目,不可能不郁闷的。但感觉到轻松的人还是占大多数。毕竟,复习内容减少了,时间也就变多了。不仅如此,1994年的高考不仅改变了模式。教委还下发了文件,水木等全国37所重点院校推行招生并轨改革试点,不再分计划内招生和计划外招生。对所有的考生实行统一的录取分数和收费标准等等举措。这份文件,明确了今后大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对高考招生改革影响深远。3+2模式一直沿用到了2002年,才改成了后世习惯的,文科语数外,文综政史地,理科语数外,理综物化生。“你想好了考哪里的大学吗?”这是宋大爷最关心的。宋家的几个孩子考上的大学都不错。最差的也就是宋思慧考的鹏城大学,虽然是新建的,但是在国内也是不错的大学。宋缨是家里最小的,也是最后高考的,宋大爷担心宋缨会有什么压力。都不等宋缨回答,宋辉就在旁边挑着眉毛说:“大爷爷你放心,缨缨早就想好了考什么地方,学什么专业都想好了。”“真的啊?那可好!”宋大爷开心的不行。在他看来,宋缨是家里最有出息的,只要她心底有数了,那保准能行。“可不是真真儿的!”宋辉在京城上学半年,本来带点南方口音的普通话也被耳濡目染的带了一点京片儿口音。这也全是因为宋辉有一个京城本地的舍友。打电话的时候宋缨还听过那个人说话,一串一串的,要不是宋缨上辈子在京城待过一段时间,估计没几句能听清楚的。“缨缨打算考水木的中文系。”宋词也点点头,对宋大爷和宋老汉说:“我把缨缨每次大考的试卷都给了水木大学中文系的教授看,教授又分析了咱们省历届的高考分数线和试卷难度。他说缨缨考上水木大学中文系是十拿九稳的事情。”“对啊对啊!我也给我们系辅导员看了,他也是这么说的。”宋思慧也连连应声,“只要缨缨保持平稳的心态,考试的时候没有出差错就行。”“好啊!真是好!”宋大爷满足的笑着,他膝下无子,尽管没有办法享受到亲生孩子带来的天伦之乐,但有这么多侄孙,他就心满意足了。宋家村富裕了,过年的活动自然也丰富起来。宋缨一家人在老家玩到了大年初五才回去,至于陈家村什么房子修葺的事情,全然抛在了脑后。回到家后,宋缨保持着每天和厉见深一个电话,时长一般不超过十分钟的频率联系着。看着家里增长的电话费,宋奶奶看着家里长长的电话单,无奈的对身边的宋老汉说:“这都快高考了,你说我是乖乖去交电话费,还是先让家里停机?”宋老汉噗嗤笑了出声,手里拿着一把大蒲扇动作轻柔的给宋奶奶扇风。“你舍得?”且不说上一次二模宋缨的分数再创新高,就说离高考还有多少天?这个时候突然去插手宋缨和厉见深之间的事情,指不定要闹出什么矛盾来。更何况,和厉见深在一起,可以说是宋奶奶第一个就同意了的。比起宋辉和宋词,宋奶奶对厉见深有更深的认识。宋奶奶哼哼了一声不说话,她就是感叹一句罢了。也是现在这个时代适合这些孩子们,换做早些时候,高中就搞对象是要被人说的。宋缨在楼上刷题,根本不知道自家奶奶心里那么多的戏。鼻尖是阵阵墨香。这些试卷都是何素从抚市带回来的。赣省的抚市素有才子之乡的美称,还有“襟领江湖,控带闽粤”之称。和南市毗邻。抚市有个临河区,临河一中不仅在赣省赫赫有名,在全国那都是十分出色的高中。赣省每年的高考状元,十有八九都是从临河一中出来的,实力雄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