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缨拿起报纸,上面的内容很简单,当事人徐某在当地的一个商场楼顶跳楼自杀,记者采访了自杀者的家属,原因是徐某在一年之内欠下了三十多万的债务,偿还不清又不想连累家人。跳楼的前一天,徐某和妻子离婚,孩子交给了妻子抚养。“这人你也能叫上一声‘学长’,也是我们水木毕业的孩子,今年才三十五,年轻有为!”“是你张教授的学生。张教授当时花费了不少心思培养他,倒不是往作家的方向培养的。徐贤这孩子,在古诗词鉴赏和古文字研究方面都非常不错。当不了作家,当个学者是没问题的。”说完,郝教授没忍住的长叹一口气。徐贤当年都准备跟着张教授留校,一边考研究生一边研究古文字。哪怕以后不能功成名就飞黄腾达,留校当老师,再进入研究所当个研究员,也不愁生活无忧。只可惜,徐贤被赵风华那个老王八蛋看上,非要人家当自己的徒弟。加上当时赵风华的威望高,名声高,徐贤骤然被看上,会拒绝不了也不难理解。“……赵风华这几年迷上了赌博,赌的还不小。三天两头的就往濠江跑,一赌就是半个月。再多的钱也不够他用的。自己没钱了,就想方设法的从徒弟那里捞。”这下宋缨就都明白了。赵风华滥赌,最后收不了场。不光把自己一辈子的积蓄赔进去了,还把徒弟也坑了进来。“他们就不能不给吗?”宋缨实在是想象不到得要多少钱才会把徐贤逼到自杀。“那些徒弟多多少少都看出来了赵风华一点本事都没有,哪怕是怀疑《乡土》到底是不是赵风华所写的,他们也没有证据。可那些人在拜了赵风华为师后,都因为赵风华的人脉获得过好处。有些因为这些好处得到名利,有的获得了钱财。”郝教授对此是真的十分痛心。他原本只觉得赵风华把这样的人脉关系利益往来拉进这个圈子里已经是非常让人不喜了。但也有不少人劝郝教授,这个社会本来就是人情社会,这样的事情就算没有赵风华也会有其他人。所以,郝教授等人再不喜也只能忍着,全当看不见。可这次一查,郝教授痛心啊!徐贤当年若是拒绝了赵风华,现在也在研究所或者是学校里发光发热。而不是被逼无奈,最后魂断街头。宋缨听完也十分唏嘘。徐贤今年才三十五,是八十年代的水木毕业生。在那个年代,就是国家心尖尖上的人才。而赵风华的徒弟中,像徐贤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宋缨想了想,说:“能有一个徐贤,说明还会有第二个。您有什么打算吗?”就算是宋缨不喜赵风华,也不愿意见到赵风华再压迫自己的徒弟。现在想想,文学奖的时候孙岩特地到宋缨身边说上这样一番话,大概也是忍到头了。至于为什么那么多前辈不找,反倒是找宋缨这么个年轻人。十有八九也是因为宋缨的家境不一般,比起其他人,是最不忌惮赵风华的。最重要的是,宋缨拒绝了赵风华。“我已经找了几个老朋友一起把这个情况和几个领导说了。就算他们管不了赵风华,也会再向上反映的。”第617章 叫什么赵风华?宋缨知道后也没有再说什么。赵风华的事情还牵扯到了人命,就已经不是她可以随便插手的了。只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还不等上面的人有所反映,赵风华滥赌成性,逼得徒弟跳楼自杀的事情就传得沸沸扬扬。“啧,这是什么人啊!自己赌的都倾家荡产了,还要逼着徒弟给钱。”宋奶奶习惯吃了早饭就坐在院子里看报纸。“缨缨,这人你是不是认识?叫什么赵风华?”赵风华想要收宋缨当徒弟的事情,她只跟厉见深和宋思礼说过,家里其他人并不知情。现在猛地一听宋奶奶说起赵风华,宋缨还惊了一下。“赵风华?见过,怎么了?”说着,凑到宋奶奶身边看那张报纸。报纸上有一整个版面都是关于赵风华的。有赵风华前半生因为什么成名,也有赵风华成名之后的事情,篇幅最多的就是形容赵风华是如何面目狰狞的逼迫着自己的徒弟给自己钱,然后又得意洋洋的拿着钱去濠江赌博。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个人是眼睁睁看着赵风华做这些事情的一样。“这……”宋缨看完,连忙从口袋里拿出手机给郝教授打电话。只是又担心电话里说不清楚,宋缨一边穿上外套一边往外面走。“奶奶,我去趟学校,中午可能会晚点回来,你们先吃别等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