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蹊这会儿却一改刚才严肃的态度,跟好姐妹说:“没关系啊,我们圆圆这不是有我帮你想吗?你可以想简单了,不简单的我来帮你考虑了!”“那这样我不就只能永远做个傻瓜了吗?”袁媛也机灵,顿时就觉得不对,“好哇你这个祝蹊!居然是打的这个主意!”祝蹊可面不改色了,态度变起来真是一点儿障碍都没有的:“那我也可以教你呀,以后你想不明白的事儿就问我,我带你想明白就好了。”“再说了,你看你这么聪明,估计需要我的时候不多的。”小小地吹了个彩虹屁,袁媛的心情立马就明媚了起来。见哄好了好姐妹,祝蹊就提出先去厂子了。今天上班的时间可不能耽误呢!大年三十前去厂子那是上班吗?不!那是去领福利!像是食品厂,他们的年货更早就发下来了,祝志高分到了两包年糕、四个肉罐头还有一包桃酥、一大袋水果硬糖。他在小小的医务室,也就只能分到这些了。客运站的年货更硬一些,一桶豆油、一袋白面还有一包红糖,这福利可一点儿都不差的,所以说,别看客运站小小的单位,但因为不缺乘客,每天都跑车呢,这收益也是很有保障的,看这年货就知道了。至于他们机械厂,虽然现在还没发,但后勤部那边已经有小道消息传出来了。这今年的年货,不仅有豆油和米面,甚至还有一块的五花肉呢!所以啊,机械厂的人今天没有一个是不愿意上班的,他们都很愿意上班,很愿意为厂子做贡献的,家人们也支持得很,都很是担心来厂子来晚了,分到的五花肉会更瘦一点。大厂子的好处,可真是体现在了方方面面!祝蹊今天也算是双喜临门,她到了车间都难得地显现出了几分她这个年龄的年轻女同志们的有的活泼和不稳重,看得刘萍都忍不住打趣她:“好难得唷,我们希希还能这么活泼的啊。”从前她虽然表现出了跟原主完全不同的外向,但这外向跟活泼可搭不上边,大家只会觉得她可靠呢。祝蹊:“想到今年我也可以给家里带年货,就很难忍住高兴呀。”就跟她当初毕业后领了第一笔工资给家里人买了礼物一样,就觉得自己很有用!看!我能赚钱了!我多厉害!虽然只是一方面而已,但也没说错呀!刘萍看她这兴高采烈的样子,不可避免地就想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也难怪,我年轻的时候可不就和你一样?到底是第一次,激动点儿也是正常。”她这话一说,立马就开启了车间各位的话匣子,大家都开始说起了自己年轻时的事儿。谁没个第一次领工资、领福利的时候啊,虽然每个人当时的反应可能都不一样,但是心情都是差不多的,这么一聊,共鸣就来了。就在车间还热闹着的时候,他们这里的广播就响了起来。“请车间钳工第五生产小组学徒工祝蹊到收发室一趟。”“请......”广播播放了三遍,第一遍的时候祝蹊还没有反应过来,还是刘萍叫了出来:“第五生产小组,可不就是咱们组嘛!希希!喊你呢!”“这是有什么事儿呢?”祝蹊觉得可能跟自己新投稿的那篇《站在“原地”展望新一年,他们这么说》有关,但现在没听到准确的消息,她也不能就说出来,以免到时打脸:“我也不知道,我先过去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先。”等祝蹊离开了,车间的人才纷纷开口。“可能就是稿子的事儿吧,我听赖小琴说,希希有帮宣传科的人采访她呢。”“对对对,保卫科的老胡也是这么说的。”“还有毛师傅!”“诶,不知道这次小祝同志又要发表什么文章了。”“就是说啊,怎么也不来采访采访咱们啊,比不了老胡跟毛师傅,咱们还比不了赖小琴吗?就讲生产效率,咱们刘萍不比她强?”只能说,好在祝蹊用的是刘文明的名头,很快就有人出来解释了。“人选是刘科长定的,小祝同志哪里有这么大权利呢,她都只是咱们车间的工人呢,不都说是帮宣传科办事的么。”有人这么说了,车间的大家优越感就来了。可不是么!小祝同志,那可是他们车间的骨干!连宣传科都要她帮忙呢!没有被选上采访的不高兴自然也就跟着消失了。另外一边,祝蹊飞快赶到了收发室,果然看到收发室的干事陈珍珍挂着电话,等她到了,立马把电话塞给了她:“祝蹊同志,这是百姓报的编辑找你嘞!”因为首都工人报和工人报都给祝蹊打过电话,还都是打到收发室的,所以这机械厂其他人可能不知道祝蹊,但收发室的人对祝蹊那可就是很熟悉很熟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