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丁朝和黎朝,有常备军十万。<br />
说是常备军,其实连宋朝的厢军都不如。<br />
他们不按户籍来征兵,只要愿意当兵就随便报名。<br />
而且不给军饷,只管一口饭吃。甚至有些部队饭都不给,口粮全被将领层层贪污了。如果遇到战事,士兵不够就去抓壮丁。<br />
李朝建立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br />
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改革,就是要给士兵发粮饷。一亩田增税三升稻谷,增加的税收全部用来养兵。<br />
男子十八岁就用黄册登记,二十岁用大黄册登记。<br />
征兵时先征大黄册,实在不够就征小黄册。<br />
炸了!<br />
先是战斗力爆炸,吊打国内外一切敌人。<br />
接着是财政爆炸,常备军越来越多。屁大点的国家,养十多万常备军,而且都是要发粮饷的。克不克扣先别谈,因为朝廷必须拨粮。<br />
这二三十年来,安南一直在裁军。<br />
裁撤到现在,常备军只剩五六万了。<br />
如今面临四面围攻,兵力捉襟见肘,不得不再次按大黄册征兵。<br />
“陛下,金齿蛮答应撤军了!”太师张伯玉急匆匆到皇宫觐见。<br />
李阳焕大喜:“真的?”<br />
张伯玉说:“千真万确。”<br />
四国围攻肯定扛不住,必须使用外交手段。<br />
刚刚成为大明藩属的金齿国,首先就背弃了联合出兵的盟约。<br />
反正大明已经册封金齿国王,得到这块招牌便具备了法统。背盟得罪大明无所谓,你收回国王金印我也不认。你大明再牛逼,穿过大理和安南的国土来打我啊!<br />
不惜得罪大明也要撤军,金齿国自然是获得了好处:老挝境内那些附属部落,安南承认今后归金齿国所有。<br />
南线战场,还在鏖战。<br />
三万安南军队,对阵一万八千占城、真腊联军。<br />
北线战场,似乎停滞了。<br />
陆陆续续有四万安南军队,在谅山一带集结。杨再兴却只让土兵防守关隘,领着主力跑去打七源州和广源州。<br />
两州告急,请求安南派出援兵。<br />
安南不闻不问,反正铁了心死守谅山。<br />
……<br />
谅山守将叫杨英珥,资格非常老,十年前还做过托孤大臣。<br />
两年前击败占城、真腊联军,也是杨英珥统兵作战。<br />
“太尉,七源、广源两州的侬氏土酋,又派人来求援了!”军中司马来报。<br />
杨英珥说道:“不必理会。就算明国占了那里,也不会留太多兵驻守。只要我们守住谅山,今后再把两州夺回来就是。”<br />
杨英珥笑道:“敌将是一个蠢货。不一鼓作气杀向升龙府,却分兵去打边边角角,给我们从容增兵的机会。这是在浪费时间啊,等拖到气候炎热了,到时有他们好受的!”<br />
这个道理,杨再兴会想不到?<br />
“太尉,苏茂州没了!”一个信使飞奔而来。<br />
杨英珥大惊:“苏茂州派了五千兵守城,怎么突然之间就没了?”<br />
当然是杨再兴去了苏茂州。<br />
攻打七源州、广源州的部队,只有广西驻防军。<br />
杨再兴那六千新军,半路杀去了苏茂州,那里还有杨幺的海军配合作战。<br />
苏茂州在后世越南的芒街、海河那一片,其州治在海河县境内。<br />
北宋之时,苏茂州蛮夷经常寇边,安南也从苏茂州出兵攻打钦州。<br />
即便是大明建立之后,苏茂州蛮夷也时不时越境劫掠。<br />
必须拿下!<br />
……<br />
海军火炮被抬到岸上,一路拖拽到苏茂州城外。<br />
这座土城并不大,平时只有几百守军,主要是安南用来镇压当地蛮夷的。<br />
数十门火炮连轰两日,城墙刚有垮塌迹象,城内守军就开始溃逃。<br />
他们被火炮吓坏了,毕竟是第一次遇到这玩意儿!<br />
杨再兴的新军,杨幺的海军陆战队,趁机朝着城池发起进攻。<br />
杀敌数百,生俘三千余。<br />
“恁多俘虏怎么处置?”杨幺问道。<br />
杨再兴说:“还没想好,我打算全屠了。”<br />
杨幺笑道:“屠杀战俘不好,我却有个法子。”<br />
“什么法子?”杨再兴问道。<br />
杨幺说道:“一部分运回广西挖矿,那边矿山多得很。一部分我带去台湾县,挨着岛上蛮夷开垦土地。妇孺也带走,台湾移民很多单身汉,发给那些单身汉做老婆,省得他们精力过剩成天闹事。”<br />
杨再兴点头道:“也行。”<br />
两人率兵留在苏茂州城,等着国内商船来接走俘虏。<br />
也不能白等着,顺便攻打周边蛮夷。不把蛮夷打痛了,他们还要劫掠钦州边境。<br />
杨再兴的新军,分成几百人一队出动,从俘虏口中逼问蛮夷寨子的地址。<br />
蛮夷胆敢抵抗就打,俘虏一个不留,年轻女人全部抢走。<br />
蛮夷如果弃寨逃进山里,杨再兴的新军也不追,把蛮夷的寨子房屋全部烧掉。<br />
一口气毁了好几个蛮寨,杨再兴、杨幺二人,终于坐船前往太平江入海口。<br />
安南是有职业海军的,当初入侵北宋,安南的东路军就是走海路攻打钦州!<br />
双方在太平江口外激战,安南海军败而不逃,始终在跟大明海军反复纠缠。 终于,安南海军败退。<br />
“挥旗,不追!”杨幺下令道。<br />
兵部和枢密院不是吃干饭的!<br />
兵部联合礼部翻阅历史资料,摘抄历朝历代在交趾作战的案例。然后发给枢密院,让枢密院的宿将们研究战略战术。<br />
杨幺就接到了枢密院的作战指导意见,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注意潮水涨落,不要盲目追击敌舰。<br />
因为中国历史上,有人在太平江入海口翻过车!<br />
交趾政权在太平江口设下暗桩,即将退潮时引诱中国舰船杀进去。<br />
交趾的舰船体型更小,吃水更浅,能够在河口从容进退。<br />
而中国舰船吃水更深,打着打着潮水退去,被暗桩卡住进退不得。<br />
“敌舰又来了!”<br />
杨幺亲自拿起望远镜观察,顿时笑道:“果然不出枢密院所料。传令,敌舰过来就狠狠打,敌舰退却不要追。”<br />
不多时,安南舰船被击中两艘,惊慌失措的全军撤退。<br />
而大明海军却远远看着,没有丝毫追击的想法。<br />
安南的水军将领似乎很焦躁,整队之后再次跑来诱敌。由于演戏太投入,撤退不及时,被大明海军击沉三艘舰船。<br />
打到这种地步,情况已经很清晰了。<br />
太平江口设有暗桩,而且彼此心知肚明!<br />
次日,趁着距离落潮还早,杨幺率领大明水师,进入太平江口拔除暗桩。<br />
安南水军杀来,被打得大败而逃。<br />
又过数日,杨再兴、杨幺沿着太平江,率军来到武安州城。<br />
太平江太窄太浅,大型海军舰船进不来,能过来的都是小型舰船和商船。<br />
杨英珥也带兵回来了,留下一万大军驻守谅山,带着三万大军防守武安州。同时紧急从大黄册征兵,征发了一万农兵协助作战。<br />
城内安南守军四万。<br />
城外只有杨再兴的六千人,以及杨幺的海军陆战队一千人。<br />
一味死守属于下下策,杨英珥作为宿将,带着两万兵出城试探。<br />
他派了五千兵出战,其余部队负责掠阵。<br />
杨再兴只派出三千人,交战仅仅十多分钟,安南军队就扛不住火器鸳鸯阵而溃败。<br />
杨英珥派遣部队上前接应,就在此时,太平江上的大明舰船,突然朝着杨英珥的中军开炮。<br />
之前两国海军交战时,大明海军一直在隐藏火炮射程。<br />
杨英珥万万没料到,火炮居然能打那么远。<br />
安南军队的中军大乱,杨再兴和杨幺趁机全军杀出。<br />
杨英珥麾下部队争相逃跑,被明军斩俘近万人,还有数千兵溃散于郊野。他只带着两三千兵,狼狈逃回城中不敢出来。<br />
城内的安南守军,直接损失近半。<br />
杨英珥吓得坚守不住,写信回升龙府请求增兵。<br />
“留在这里攻城?”杨幺问道。<br />
杨再兴说:“俘虏全杀了,一路杀向河内!”<br />
杨幺说道:“军粮恐怕不够。”<br />
杨再兴说:“安南要派兵跟占城、真腊作战,还要分兵守住谅山。蕞尔小国能剩几个兵?直接从这里绕过去,逆着太平江杀向升龙府,前方城池肯定兵力空虚。而且,这里的安南守军需要粮食,粮草肯定顺着太平江运来,沿途城市都是我们的粮站!”<br />
“好!”杨幺也是个敢冒险的。<br />
杨英珥站在城头,目视大明军队远去。<br />
明军舰船运着粮草和少量士兵,而多数明军则是沿河步行。就这样大摇大摆绕城而过,什么粮道,什么后方,全然不管了!<br />
离开之前,还把武安州城外的船只搜罗一空。<br />
仅有的几十个轻骑兵,一半在前方探路,一半在后方警戒。<br />
士兵穿着盔甲走不快,需要离开敌人视线,再把盔甲放在船上运输。<br />
舰队也分出几艘,一些在前方探路,一些在后方警戒。防备敌军突然杀来,步兵来不及从船上领取盔甲。<br />
杨英珥怎么可能让他们从容离去?当晚就率精兵夜袭。<br />
结果明军赶路时脱了盔甲,睡觉之前却从船上领来盔甲穿上。<br />
杨英珥夜袭失败,狼狈逃回武安州。<br />
翌日,杨再兴派五百精锐,突然坐船加速急行。<br />
出其不意来到前方的北江路城外,那里防备空虚,只有数百人看守准备运往武安州的粮草。<br />
一举拿下。<br />
此城距离安南首都升龙府只剩一百里!<br />
被甩在后面的杨英珥急不可耐,虽然知道凶多吉少,却只能率军追过去。<br />
半路上再次大败!<br />
要知道,极盛时期的安南,当时军队战斗力爆棚。可遇到北宋大军征讨,调集北方精锐杀过去,安南军队还是被打得节节败退。<br />
而今的安南早就不行了,一直在裁军不说,军中贪腐克扣也更加严重。<br />
就那士气,比宋徽宗的厢军好不了多少。<br />
升龙府城内,得知明军已在百里外,文武百官吓得连忙收拾财货。<br />
张伯玉劝道:“陛下请速速西狩,带着百官和将士,去哀牢山中暂避锋芒。明军索要宋国旧土,给他们便是了,今后可以再拿回来!”<br />
“怎么拿回来?”李阳焕问。<br />
张伯玉说:“先皇也曾被宋国打得大败,可等到宋国撤兵之后,却年年袭扰宋国边境。宋国不堪其扰,把抢走的疆土又还给我们了。这次也可以如此做,等明国撤军之后,明年我们就派兵扰边。”<br />
“极好,那就西狩吧。”李阳焕说道。<br />
杨再兴还在百里之外,安南国主已经带着百官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