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0863【西辽和西夏勾结】<br />
朱铭收到高昌求援信的时候,耶律大石已经在攻打喀什了。<br />
攻城当天,直接拿下!<br />
因为喀什的精锐,去年造反杀去首都,已经被耶律大石给打爆。<br />
统兵将领都活捉了好几个,耶律大石没杀他们,还让他们继续领兵,做带路党杀回喀什。<br />
耶律大石继续进发,亲率主力拿下阿克苏,再派一支偏师占领和田。<br />
夏季,耶律大石攻占东喀喇汗国全境,五万大军继续东进直指吐鲁番。<br />
数万敌军围城,高昌国王毕勒哥哀叹:“大明援军是等不来了,你们随我出城去请降吧。”<br />
说完,毕勒哥派出使者。<br />
耶律大石对使者说:“只要毕勒哥投降,我还让他统治高昌。我可以对天发誓,如果违背誓言,就天打五雷轰!”<br />
使者连忙回城复命。<br />
毕勒哥带着妻儿和官员,还有高昌的籍册地图,出城跪迎耶律大石:“小王叩见大辽皇帝陛下!”<br />
耶律大石翻身下马,亲手将毕勒哥扶起:“我说话算话,现在封你为亦都护,你可继续统治此地。而且,我不会纵兵劫掠,你提供一些军粮即可。当然,我会留下一个官员来辅佐你。”<br />
毕勒哥大喜,再次跪地,磕头高呼:“圣君在上,请受小王九拜!”<br />
耶律大石笑道:“你臣服明国皇帝,能给你什么好处?中间隔着一个西夏,明国还能发救兵过来不成?如今你臣服了我,无论谁来攻打高昌,我都会出兵把他赶走。”<br />
毕勒哥连忙奉承:“明国皇帝,当然比不过大辽皇帝。”<br />
“拿纸笔来!”<br />
耶律大石说道:“伱亲手给明国皇帝写信,就说他身为宗主,却不能保藩属平安,实在是无能至极。现在你另投明主,不再是大明属国,让他以后别再派使者过来。”<br />
“这……”毕勒哥听得人都麻了。<br />
他不怕惹怒了大明发兵来攻,毕竟中间还隔着西夏。只要西夏未灭,高昌回鹘就是安全的。<br />
但高昌很依赖丝绸之路,如果激怒了大明皇帝,对高昌贸易制裁怎么办?<br />
耶律大石明白毕勒哥在想啥,安慰道:“你放心吧。我跟明国的朱皇帝有些交情,我会派人给他递送国书。今后的大辽与明国,依旧是兄弟之邦。我可以给朱皇帝面子,认他做兄长,不会影响来往贸易。”<br />
这是耶律大石的真实想法。<br />
西辽距离大明很远,他觉得不会有什么大战。<br />
虽然吞了大明的属国,但自己也屈尊拜朱皇帝为兄长。两相扯平,皆大欢喜,以后高高兴兴做生意。<br />
如果朱皇帝不给面子,闹掰就闹掰呗。<br />
贸易禁运还能杜绝走私不成?<br />
耶律大石进城之后,连写两封国书,派使者分别前往大明和西夏。<br />
他又对毕勒哥说:“若有契丹人或者汉人,逃到你的治下。一定要保护他们,把这些人给我送来。”<br />
“遵命!”毕勒哥哪敢反对。<br />
耶律大石攻占东喀喇汗国,一路严加约束军队,对各族百姓秋毫无犯。<br />
同时,还宣布宗教自由,不强迫任何民族改信,也不改变各族的风俗传统。<br />
但他又私下命令契丹人,禁止与中亚各族通婚,并且只能信奉佛教。西辽境内的契丹人,今后只准跟契丹人、汉人婚配,以此保证不被那些民族同化。<br />
现在还让毕勒哥帮忙,多引进一些契丹人和汉人。<br />
耶律大石驻马遥望东方,喃喃自语道:“你我之间,怕是迟早有一战。”<br />
毕勒哥却是望着耶律大石,想哭都哭不出来。<br />
说好了继续让他统治高昌,可耶律大石却留下官员“辅佐”。这两日还撤换拉拢高昌将领,解除了毕勒哥的军事指挥权。<br />
毕勒哥回到王宫,开始躺平摆烂:“拿酒来!”<br />
……<br />
西夏国都。<br />
濮王李仁忠,晋王李察哥,一文一武分坐左右。<br />
李察哥出兵拿下包头之后,这几年再次抖起来。言行举止嚣张跋扈,而且大收贿赂提拔官员,还在西夏国都逾制建宅。<br />
但是,权力达到微妙平衡,关键时候还是会给皇帝面子。<br />
“耶律大石这封国书是什么意思?”李乾顺问道。<br />
李仁忠揣测说:“会不会是挑拨离间?”<br />
李察哥已经猜中耶律大石的心思:“哪有什么挑拨离间?明国军力强盛,把金国都灭了,耶律大石也害怕。我虽然没读过几本书,却也晓得唇亡齿寒的道理。”<br />
李仁忠也想明白了:“我大夏若是灭亡,耶律大石就要直面明国。所以,耶律大石千方百计要保住我大夏。”<br />
李乾顺点头道:“必然如此。”<br />
李仁忠说:“陛下,我国可以继续向明国称臣。但也要跟辽国(西辽)搞好关系,善待从辽国来的商贾。今后若是明国发兵来攻,当立即向辽国请求援兵,耶律大石肯定会出兵来救。”<br />
“是否也要跟辽国约为父子?”李乾顺已经不在乎做儿皇帝。<br />
李仁忠摇头:“不必。一国不事二主,不能给大明发兵的借口。耶律大石既然尊朱皇帝为兄长,我大夏与辽国约为叔侄即可。请陛下尽快准备国礼,还当与耶律大石联姻,把一位公主嫁给他。”<br />
李乾顺表示同意。这种事情,对西夏来说太熟悉了。<br />
辽国变成西辽,宋国变成明国,还是以前的三国关系啊。<br />
大明跟西辽是兄弟,西夏老老实实做儿子、侄子。一旦爸爸打过来,就去找叔叔帮忙,狠狠教训那不孝之父。<br />
又商量一番,李仁忠和李察哥告退。<br />
很快,李乾顺背着李察哥,把李仁忠给叫回来,问道:“火器造得如何了?”<br />
李仁忠说:“已经造出六门火炮、一百余支火铳。”<br />
“你安排一个时间,朕要去检阅火器。”李乾顺说道。<br />
数日之后,李乾顺来到火器试验场。<br />
李仁忠指着火炮介绍说:“六门火炮,分为三种。铸铁炮容易炸膛,必须加上几圈铁箍。锻铁炮打造太慢。铜炮又造价太贵,而且没那么多铜料。”<br />
火炮,真不复杂。<br />
金国是因为内斗太严重了,根本没有时间发展。<br />
即便如此,在金国覆灭之前,也在悄悄研发火器。<br />
西夏研发火器的时间更早,因为被这玩意儿打痛了。<br />
至今,西夏已经研发九年。<br />
虽然火药还没达到最佳配比,而且不知道把火药颗粒化,但火炮类型却已造出好几种。<br />
“轰!”<br />
一声巨响,炮弹飞出。<br />
可惜,炮弹的落点随机,距离靶子数十米远。<br />
李仁忠说道:“陛下,臣一直在训练炮手,相比以前越打越准了。”<br />
李乾顺夸赞道:“濮王劳苦功高。”<br />
试完火炮,又试火枪。<br />
一百多支火绳枪,噼里啪啦齐射,击发率和命中率都不错。<br />
但这只是演练。<br />
没有颗粒化的黑火药,填得太紧或太松都会影响射程,甚至有可能无法正常击发。如果上了战场,火枪手肯定紧张,很难达到平时操练的水平。<br />
为了保证击发率,使用粉末火药的火枪兵,一般会把火药塞得半满。但这又会影响火枪的射程和威力。<br />
火炮,同样如此。<br />
李乾顺问道:“一年能造多少火铳?”<br />
李仁忠说:“这要看工匠的多寡和技艺。以现有的工匠,一年能造百余支火铳。”<br />
“朕再给你拨一百工匠,尽快打造出三千支火铳!”李乾顺说道。<br />
李乾顺想要搞出一支火枪队,可不仅仅是为了对付大明,也是为了压制越来越嚣张的李察哥。<br />
编练三千人的火枪队,对大明而言不算啥,但放在西夏却是颇为吃力。<br />
而且,西夏还在铸炮。<br />
李乾顺又问:“传言明国有一种火铳,没有火绳也能发射?”<br />
李仁忠说道:“应该是用燧石击发。但臣让工匠做了好几把,时灵时不灵。十次扣动机簧,顶多能击发三四次,怎样改进都无法提高。”<br />
“那就先造带火绳的。”李乾顺说。<br />
视察完火器回宫,一個太监迎上来耳语,李乾顺的好心情瞬间消失。<br />
却是李察哥强拆民房,扩建自己的晋王府。<br />
如今的晋王府已经扩建过一次,而且有些装饰品严重违制。现在居然不加收敛,还要进行第二次扩建,这让李乾顺感到严重不安。<br />
李乾顺对随侍太监说:“减少宫中用度。朕和后妃、皇子、皇女今年的冬衣,通通都只缝制一套。日常的菜肴和美酒,也都再消减两成。这件事不要外传,悄悄的做就行。”<br />
“陛下太委屈自己了!”太监抹眼泪说。<br />
李乾顺确实委屈啊。<br />
他三岁继位,母党专权,梁太后把西夏搞得一塌糊涂。幸好惹怒了辽国,派使者来把梁太后毒死,李乾顺才终于能够亲政,并且迎娶辽国公主做后盾。<br />
但辽国覆灭,他的皇后和儿子,莫名其妙相继病死,李察哥手握兵权欺凌皇帝。<br />
现在更是内忧外患。<br />
国内他害怕李察哥造反,国外他害怕大明杀来。<br />
如今只能省吃俭用,从牙缝里省出点钱,赶紧打造火器保命。或许还是打不赢大明,但能压住李察哥即可,否则他晚上都睡不着觉。<br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