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王玄策<br /><br />成都府衙。<br /><br />益州的气候相较来说算是比较温暖的。<br /><br />但此时厅内俱是一片抽冷气的声音。<br /><br />不同于读史书时,对于“饮马翰海”、“燕然勒石”等词只能凭空想象。<br /><br />那唐朝的疆域被用相当醒目的朱红之色标识了出来。<br /><br />这片朱红色随着时间的推进,向辽东推进,与那高句丽僵持。<br /><br />然后向北推进,将整个薛延陀吞并了进来,疆土扩大了近乎一半。<br /><br />接着通过细长的河西走廊,鲸吞西域,这片朱红色与北方连成一片。<br /><br />最终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就是一片空前辽阔的疆域。<br /><br />“何其……壮也!”<br /><br />张飞一时失语。<br /><br />图像表示本就比文字要直观,更遑论后世这种会动的图了。<br /><br />刘备凝视着这个飞速扩张的帝国。<br /><br />大汉十三州无人不知,刘备自己房间里挂的就有一幅如此的大汉疆域图。<br /><br />如今所领之地方才荆益两州,不过大汉天下十之一也。<br /><br />对刘备来说能尽复十三州就已经能傲视先祖了,更别说能尽纳西域……<br /><br />“不愧为后世所赞之千古一帝。”<br /><br />察觉到孔明关切的视线后,刘备轻轻摇了摇头,示意自己无碍。<br /><br />大汉本就有高皇帝,文、武二帝,光武皇帝等珠玉在前。<br /><br />于他而言,不过是能作为标杆追赶的目标又多一个罢了。<br /><br />这些杰出的帝王如同一杆杆画笔,勾勒出了一个优秀的天子应当是什么样的。<br /><br />时时自省,日日比照,不求文治武功能超越其人,只要能接近一些,想来对天下来说都是幸事。<br /><br />孔明勾勾画画总结出来一个看法:<br /><br />“养马场真的很重要。”<br /><br />“马愈多,兵愈快,战事结束愈早,粮草消耗反而愈少。”<br /><br />典型的反例就是光幕旧史中,入益州,战汉中,进夷陵。<br /><br />动辄半年一年,打完之后府库全空,甚至不得不给士卒允诺府库之财,反致自己陷入尴尬境地。<br /><br />如今入益州靠大势压之,取汉中主打一个出其不意,荆襄早有筹谋。<br /><br />细细算来也就荆襄之战时所耗的粮草多了点,但也都在计划之内,没让己方陷入窘境。<br /><br />刘备颔首,然后看了一眼法正和张飞委派道:<br /><br />“此事还需孝直与士元多多操劳。”<br /><br />法正正求之不得,大笑领命。<br /><br />【而在唐军在西域势如破竹的时候,东南方还发生了一件小小的外交纠纷。<br /><br />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忙着用天价彩礼跟西突厥扯皮的时候,大唐使节王玄策被袭击了。<br /><br />自从玄奘大师返回大唐后,天竺就跟唐朝多有来往。<br /><br />比如贞观十五年,天竺主动来朝;十七年,李义表和王玄策友好回访。<br /><br />贞观二十一年,王玄策再次出使天竺,但这一次遇上了意外:<br /><br />戒日王在恒河里淹死了。<br /><br />这位就是给玄奘开佛法大会的那位国王,戒日王朝的扛把子,也是大唐和天竺友好关系的发起者之一。<br /><br />虽然丈育UP经常调侃印度的历史就是被吊打的历史,但漫长的历史中当然也有过意外。<br /><br />戒日王朝就是其中之一,这个王朝很难得的是印度的本土帝国之一。<br /><br />巅峰时期占据了印度三分之一的领土,因为位于印度中部,所以又称中天竺。<br /><br />606年建国,647年国除,王玄策很倒霉,到达中天竺时候就是647年。<br /><br />戒日王死的时候没有留下子嗣,于是全世界的剧本差不多都一样:<br /><br />大臣阿罗那顺自立为王,然后不知道这位三哥哪根筋不对了,对大唐使团发动了袭击。<br /><br />使团三十位随从皆被擒,仅王玄策和副手蒋师仁逃到了吐蕃。<br /><br />正所谓忍一时越想越亏,退一步越想越气,王玄策决定要复仇。<br /><br />当时吐蕃是文成公主的丈夫松赞干布当政,双方处于蜜月期,王玄策将这事儿跟松赞干布说道了一下,松赞干布借了一千二百兵马。<br /><br />松赞干布的意思也很清楚,借你人马壮壮声势,将使团的人要回来,这事儿就算了了。<br /><br />但王玄策咽不下这口气,又去到尼婆罗召集了七千人,最终合八千人马,气势汹汹杀了回去。<br /><br />贞观二十二年五月,王玄策率军进攻阿罗那顺,在茶镈和罗城激战三天,斩首三千,溺亡万人,阿罗那顺弃城逃跑。<br /><br />逃跑后的阿罗那顺整合人马,继续再战,被王玄策再次杀的大败,并将其生擒。<br /><br />最终,王玄策率军与阿罗那顺的残部在乾陀卫江激战,并彻底击败对方,生擒一万二千俘虏。<br /><br />天竺震怖,中天竺五百八十个邑落先后主动投降,被阿罗那顺篡权的戒日王朝彻底灭亡。<br /><br />王玄策胜利班师,并将阿罗那顺等勋贵押回长安治罪。<br /><br />这件事在史书中记载仅用了二百多字,对王玄策的战绩记载寥寥,不过区区几字:<br /><br />大破之,又破之,进击之,亡。】<br /><br />“竟是使节?!”<br /><br />李世民意想不到,此时倒是有点可惜已将其派去与玄奘同行了。<br /><br />而且当时还在猜测其人是怎么入的军伍,结果没想到并非将军,乃是使节。<br /><br />但也因此,面上赞赏之意更显:<br /><br />“大唐使节,合该如此!”<br /><br />李世勣哑然,他本以为自己两百人灭薛延陀已经非常瞩目了,结果后面冒出来一个五十骑平于阗国的。<br /><br />当以为这个堪称大唐巅峰的时候,结果又冒出来一个一人灭国的,而且还不是武将出身!<br /><br />而且这才仅仅是初唐,后面光幕说过的那些李世勣还没忘呢。<br /><br />单人入阵王忠嗣。<br /><br />深入万里高仙芝。<br /><br />李世勣不由得慨叹:咱大唐当将军的怎么都这么卷!<br /><br />“如此说来,陛下倒是将此人用对地方了。”<br /><br />李靖笑眯眯道。<br /><br />或许是真的年纪大了,而且本身也是沉稳的性格。<br /><br />因此李靖对于王玄策之举更多的是赞叹以及欣赏。<br /><br />李世民面上故作为难:<br /><br />“还好如今我唐也就灭东突厥之威。”<br /><br />“不然这王玄策挟唐国威,还说不定在西域闹出怎样的乱子。”<br /><br />口中都是责备,但脸上都是欣喜。<br /><br />毕竟大伙也都明白,即使此战主要是借了大唐的威势。<br /><br />但能借威,本就是能力的一种体现。<br /><br />大唐使节何其多也?怎么灭国的就这一个呢?<br /><br />在甘露殿又转了两圈,李世民摇头道:<br /><br />“朕如今真恨不得这王玄策早日得返。”<br /><br />“如此良才,宜善加培养。”<br /><br />“如今西域尚且凶险,鬼魅之徒甚多,若是遭遇不测……”<br /><br />李世民已经提前患得患失了起来。<br /><br />【王玄策单人灭国这件事,有几个关键点需要理顺:<br /><br />首先,松赞干布是以大唐驸马爷的身份帮助,因此这一千二百吐蕃兵就是打手,王玄策怎么处理这件事,松赞干布不干涉不过问,因此也不享功。<br /><br />其次,泥婆罗的七千兵马是王玄策拉出大唐的旗号征发的,并非借兵,因此泥婆罗自己的历史并没有记载出兵之事,也不享功。<br /><br />泥婆罗自己的历史也记载,此时的的德瓦国王沉迷于酒、色、珠宝、香料,毫无雄心壮志,自然也不会热心帮王玄策的忙。<br /><br />真正举国之力帮助王玄策的反而是天竺的国家:<br /><br />东天竺赠三万牛马劳军,并赠弓、刀以及钱财。<br /><br />迦没路国献上了地图,作为代价,希望能从王玄策这里请一副老子的画像供奉。<br /><br />当时唐朝的影响力可见一斑。<br /><br />虽然最终唐朝受益的仅仅只有王玄策带回来的工匠,因此对此事并不太重视。<br /><br />但也因此反而更加凸显王玄策的魅力。<br /><br />面对困境绝不屈身忍辱,将生死置之度外,并凭借个人魅力和口才,维护帝国尊严。<br /><br />以使节之身统帅近万大军,一战破其都,二战擒其王,三战灭其国。<br /><br />青史两百字足够留其名,当得起华夏英雄儿女之称。】<br /><br />“这大唐……”<br /><br />张飞已经无话可说,几乎是呻吟道:<br /><br />“给人留一条活路吧……”<br /><br />成都府衙中一群人猛点头。<br /><br />虽然对方只是扣了大唐的使节,但你动辄就把人家一国灭了。<br /><br />同为华夏子民虽然看了很解气,这事儿办的很漂亮。<br /><br />但这岂不是让以后的大伙很难办?<br /><br />请收藏本站:
www.bjzhongwen.com。笔尖中文手机版:
www.bjzhongwen.com <br /><br />\n\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