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С˵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329章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第329章三千年未有之变局<br /><br />听闻这绝岛之矿后,孔明便拿着直尺起身。<br /><br />将直尺贴在地图上简单丈量了一下长安与洛阳的距离,炭笔在尺子上打了记号。<br /><br />然后挪动直尺向下,比来比去,孔明叹了口气:<br /><br />“从扬州起船至这绝岛,往返至少有三万里之遥。”<br /><br />其中意思也很清楚:咱们就暂时别惦记这个了。<br /><br />刘备倒是很乐观:<br /><br />“如今我等只需精研算学,试造新海船,只需循序渐进,则海权之先机自可入手。”<br /><br />”如此一来,莫说绝岛,我等更是能以海师利舰巡视西洋,以传汉名。”<br /><br />毕竟那清王朝数十万人败于二十几艘这个盖伦船的战绩,便已经将战舰的强势之处展现的淋漓尽致。<br /><br />而他们只需要按部就班,内崇算学,外取西洋《原本》,上究天文,下察海理,兴海师造强舰,则炎汉之兴,便已近在眼前。<br /><br />这是一个无比清晰,且触手可及的未来。<br /><br />这个未来庞统也心情激荡,当即就想起来了孝武皇帝的自夸,并轻声念了出来:<br /><br />“际天接地,人迹所及,咸尽宾服!”<br /><br />彼时闽越国作乱,南越国乃是汉之臣属,于是将此乱告于孝武皇帝。<br /><br />淮南王引经据典劝阻孝武皇帝出兵,但“帝不听”。<br /><br />结果听闻大汉出兵后,闽越举国皆惊,发生内乱。<br /><br />闽越王之头被其属下献于孝武皇帝,以熄帝怒,<br /><br />事后武帝传旨将此事告知于淮南王,并将此语作为大汉的目标。<br /><br />孔明同样大笑,大声吟诵出由大家班彪所书之文:<br /><br />“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br /><br />在孔明看来,大汉一贯所求很简单:<br /><br />我的疆域,我说了算。<br /><br />就因为这个最简单的要求,汉继四百载,志士仁人前仆后踣,终灭匈奴,得北疆安宁。<br /><br />而如今,孔明不才,愿以绵薄之力,复承汉统。<br /><br />开算学,兴治学,制工学之统,扬科学之名。<br /><br />为后世子孙,谋先发之机也。<br /><br />于是成都府衙的气氛愈发融洽。<br /><br />张松说若是等益州之事忙完,一定要去这朱崖看看。<br /><br />刘巴在一旁笑嘻嘻撺掇,称都到朱崖了,何妨出海一观?<br /><br />比如,去看看那汪大渊去过的古里地闷银器有多好看?<br /><br />张飞还在那边难以置信这英人竟能将百万土人屠戮一空。<br /><br />庞统则很冷酷的指出,蛮种的族类之争就是如此,夷族绝祀灭种据地。<br /><br />不过旋即庞统就摇头表示我华夏自不这么野蛮,千年后也才不过百万人而已,如今很可能也就几万人,处理方法多得是。<br /><br />比如令其“认祖”,比如以富庶之地易之,比如将佛教徒扔过去等等等等。<br /><br />不过详细办法庞统是没打算和张飞说的,毕竟这事儿还挺遥远。<br /><br />不过由此庞统也下定决心:绝不能英年早逝!<br /><br />……<br /><br />甘露殿中李世民长吁了一口气。<br /><br />此前对于海洋到底有多富庶的疑问得到了解答。<br /><br />但这个答案让他对于这海洋的渴望再也按捺不住:<br /><br />“千秋之业,自海而始。”<br /><br />而此前因疆域太大而无法有效控制所产生的忧虑,在此刻也缓解不少。<br /><br />让西域成为大唐的走廊,让南海成为大唐的内海。<br /><br />只要能成,这千秋之业,还有谁能与朕比肩?<br /><br />想到激动之处,李世民的心情再也按捺不住,重重一拳砸在桌案上,让同样满心期待的刘仁轨吓了一跳。<br /><br />“陛下?”<br /><br />李世民摆摆手,略有不好意思,不过看着刘仁轨,眼神略有期待:<br /><br />“正则能海战扬名,可是少时有奇人授海战之法?”<br /><br />刘仁轨实诚的摇摇头:<br /><br />“陛下,臣乃汴州人,少时粗通水性,不懂水战,更遑论海战。”<br /><br />李世民顿时有点失望。<br /><br />刘仁轨无疑是一个令他惊喜的人才,但如今海上有如此宏图,仅仅一个刘仁轨就有点不太够用了。<br /><br />故而随口一问,便是想要看看是否有在野遗贤,但这么看来果然还是多想了。<br /><br />随即李世民自嘲一笑,看那后世驳杂学识可见学无止境,哪有那么多生而知之的贤才?<br /><br />还是要往治学倾注心血啊!<br /><br />心中沉吟着,李世民在甘露殿扫视了一圈,同时在心中将李世勣、刘仁轨、房玄龄、阎立德等人记在了心上。<br /><br />后辈说的清楚,因此他大概也能梳理出来,想要建海师的话,海军将士、算学研习、船舶改造,三者缺一不可。<br /><br />若要出海,那海船便干系甚大,再由将作监司掌造船就不太合适了,那……<br /><br />增设靖海司?不,还是等待会儿将这几人留下商议决定吧。<br /><br />沉吟了一下,李世民抬头才发现刘仁轨还在认真瞧着他,明显还在疑惑皇帝为什么这么问。<br /><br />将那些想法暂时驱散,李世民亲切问道:<br /><br />“那正则可懂算学?”<br /><br />说到此刘仁轨略有不好意思:“不甚懂。”<br /><br />李世民点点头:<br /><br />“既如此,便先入国子监修算学。”<br /><br />刘仁轨自无异议,应承下来。<br /><br />【英国在鸦片战争击败清政府后,李鸿章做出了一个判断,认为此时的华夏乃是:<br /><br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br /><br />这个判断没错,但实际上这个判断来的实在是太晚了,这个大变局实际上开始的更早。<br /><br />现代海权论中有一句被频繁引用的话:<br /><br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br /><br />同理,失去了对海洋的控制,也就会失去一切。<br /><br />而东亚海洋的入口我们都熟悉,马六甲海峡,而变故发生的时间其实也能猜得出来:大明时期。<br /><br />宋朝时占据马六甲海峡的国家为三佛齐,与宋朝一直保持着朝贡体系,建造了还算强盛的海军。<br /><br />后来带宋自顾不暇,三佛齐也被马来人攻灭。<br /><br />等到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在马六甲海峡建国的已经是满剌加,跟马六甲是一个音。<br /><br />满剌加控制港口,明朝为满剌加提供外交和军事保护,所以双方建立了相当深厚的合作关系。<br /><br />根据明史记载,从永乐元年开始,满剌加在一百年的时间里入贡32次,其中有五次是由满剌加的国王王后带领使团进行的大规模朝贡。<br /><br />但这样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在双方各取所需的前提下,后来的事儿咱们都知道,明朝下西洋停止,力量无法辐射过来了,双方关系也自然疏远。<br /><br />足以写进历史的变故是1511年,葡萄牙人以七百名士兵、十六艘战舰,以及当地数千雇佣军攻灭满剌加,占领海峡。<br /><br />满剌加的王族毫不惧怕:爷身后有大明,等死吧你们!<br /><br />但满剌加的求援信直到八年后才送到了豹房皇帝、风流天子、大庆法王、动物园园长、威武大将军朱寿兼正德帝朱厚照手里。<br /><br />不过攻灭了满剌加的葡萄牙人先一步到达了北京城,并大力发动银元攻势,效果斐然。<br /><br />朱厚照身边被买通太监一个劲儿的给葡萄牙唱赞歌刷好感,武宗甚至还召见过葡萄牙使团的人一起下棋,并约定派使团回访。<br /><br />这种情况下,满剌加的使者在北京直到与妻子全都病死,也没求到大明的援军。<br /><br />大明唯一的反应就是在万寿帝君登基后驱逐了葡萄牙的使团,但仍是没有派一兵一卒,自己在炼丹房里逍遥快活。<br /><br />就此,西洋人彻底打开了东亚的海上门户,葡萄牙人攻灭满剌加的就是盖伦船。<br /><br />三百年后,英国人驾驶着只是更大了一点的盖伦船击败了清政府。<br /><br />可以说从满剌加沦陷于欧洲坚船利炮的那一刻起,华夏的海权旁落就已经成了定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由此开始,剩下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挑破这层窗户纸罢了。<br /><br />但好在,如今随着我们新中国的海洋力量崛起,华夏旁落的海权也终于被我们亲手夺了回来。<br /><br />从一穷二白到海军初成,从近海防御到海军护航编队远行非洲。<br /><br />再到如今的辽宁舰和山东舰服役,以及福建舰列装,我们也即将迎来三航母时代。<br /><br />千年海权变更史,百年海权抗争史。<br /><br />华夏海军英姿飒爽,海军盛世必将到来。<br /><br />那么本期就到这里,谢谢大家。】<br /><br />孔明一直觉得,后世的后辈看待历史是一种新奇的视角。<br /><br />看上去是记录在史册中的死板的文字,但经过后世的史学家剖析以及讲解,便颇有一种见微知著之感。<br /><br />但相较于去抱怨历史,这后世的后辈们,他们自有一番属于自己的独特风采。<br /><br />奋斗、抗争这类词语经常出现在他们的话语中,其中的骄傲之意溢于言表。<br /><br />他们知晓如今一切的不易,他们清楚记着丧权辱国时的屈辱。<br /><br />但最终并没有在其中沉沦,而是犹如北海的苏武,犹如长驱电掣的冠军侯,犹如投笔从戎的班大家。<br /><br />并无太多抱怨,而是勤勤恳恳埋头做事,最终一鸣惊人,重展……<br /><br />“好汉儿!”张飞大声激赞。<br /><br />但随即张飞就摇摇头。<br /><br />后辈这种骄傲的语气他是熟悉的,就像自己和二哥刚刚取得些许成就的时候。<br /><br />这既是对成就的骄傲,也是对没有屈服于艰苦时日的骄傲,张飞对此深有感叹。<br /><br />而数月来读书的也是有结果的,张飞登时便想起来了一句合适的先贤之语:<br /><br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br /><br />“真是好汉儿!”<br /><br />孔明哑然,不过也是欣慰看着光幕,翼德话语简单,但深得孔明之心,他也再无其他话。<br /><br />此时光幕还未结束,随着话语的悄然无声,光幕上的内容还在持续播送。<br /><br />先是黑白色并晃动的非常厉害的画面,他听到一个声音在感慨:<br /><br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br /><br />而很快,这个声音变得铿锵有力,似是在与人争论,也似是在痛叹:<br /><br />“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耳。”<br /><br />最终这个声音变得苍老,但依然还在心心念念:<br /><br />“中国之海军……不能过百只,设不幸有外侮,则中国危矣。”<br /><br />而很快一声炮响振聋发聩,孔明一副发黄的地图上,那倭岛化作一张巨手,朝着华夏之徒攫取而来,但很快一个拳头就将其砸得粉碎。<br /><br />随后这只手提起来了一支毛笔,用笔尖在倭岛的残骸中蘸满了墨,随后笔走龙蛇,写下了一句话:<br /><br />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可能的侵略。<br /><br />随后字迹慢慢淡去,孔明看到的是一支蹒跚学步,都是小舰艇的海军。<br /><br />背景音则是伴随着滴滴哒哒声的清脆女声:<br /><br />“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国政府许可,不得进入中国领海及其上空。”<br /><br />最终这一切都淡去,画面色彩逐渐变得鲜艳,熟悉的视角拉升,随后遍布海面的舰队映入了孔明的双眼。<br /><br />而在看到的第一时间,孔明便知晓了哪个是航母!<br /><br />航母航母,航空利器之母船!<br /><br />原来这便是那移动的领土!<br /><br />孔明睁大眼睛还能看到那航母上的军人,只需略略估算,这航母大概尺寸便列于孔明心中:<br /><br />前后至少三百余步!左右也有近百步!真乃庞然大物是也!<br /><br />至此,孔明也真心实意的发出了感叹:<br /><br />“后世汉儿,殊为坚韧,殊为聪慧,殊为……不易。”<br /><br />从一穷二白到舰队满海,从任人欺侮到争得海权。<br /><br />孔明至今还清楚记得后世第一次聊到航母时候的语气:<br /><br />“我们也掌握了人类巅峰的军事力量!”<br /><br />后辈多不易,吾心甚知之。<br /><br />这股骄傲之感,借助着同文同种的联系,孔明亦能感同身受。<br /><br />“汉儿……长大了啊。”<br /><br />庞统感叹的声音同样蕴含着千般复杂的情绪。<br /><br />孔明扭头看了过去,两人对视一眼又几乎同时笑了出来:<br /><br />“汉儿如此甚好!”<br /><br />“吾汉有幸甚善!”<br /><br />……<br /><br />甘露殿中同样沉默的看着这一切。<br /><br />前面的纠结与砥砺奋斗让李世民揪心,但最终广阔的舰队远景又让李世民失言。<br /><br />但最终在李世民心头回荡的反而是一开始那个铿锵有力的声音:<br /><br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br /><br />他的眼前仿佛能看到一条江水,无数族群在其中浮沉。<br /><br />“何为顺?何为逆?”<br /><br />“我唐须引顺流步步为先,开西洋彼辈之千年变局,踏浪翻波!”<br /><br />这章卡文卡的厉害,给观众姥爷磕头了。<br /><br />请收藏本站:www.bjzhongwen.com。笔尖中文手机版:www.bjzhongwen.com <br /><br />\n\t\t', '\t')
ͶƼƱ һ½Ŀ¼һ 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