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太清年间战事激烈,天下皆恨逆王入骨,我若说出真相一来有损三军士气、二来更伤方氏之名,有百害而无一利。”</p><p>方献亭答得很快,手下章法犹在、甚至还平静地又为自己添了一杯酒。</p><p>“那今日呢?”</p><p>方云诲连声音都开始颤抖了,惊觉长安二月竟是凄寒至此。</p><p>“你既同他早有预谋,今日又为何不救他?难道你想不到钟曷狗急跳墙会杀自己的外甥?”</p><p>“我为何要救他?”</p><p>三哥却竟反问起来,微微皱起的眉头仿佛在申斥他的幼稚和荒谬。</p><p>“他知晓我所有的秘密,我若救他岂非引火烧身自掘坟墓?即便今日钟曷不动手我也会动手杀了他,卫铮有罪于社稷是不争的事实,他本来就该死——</p><p>“三哥!”</p><p>方云诲听不下去了、终于重重一拍桌案愤而起身,看向兄长的目光那么陌生又那么失望,一颗心痛得仿佛在被千万只虫蚁啃咬。</p><p>“你怎么会变成这样!”</p><p>他几乎是崩溃地大喊。</p><p>“逆王确然有罪,可问讯裁夺之权却都该归于朝廷!三哥当年既受卫铮救命之恩,不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至少也该让他死得干净死得明白!”</p><p>“借刀杀人行若鼠辈,素为我族之人所不齿!钟曷今日在城楼上说三哥‘不过如此’……难道你竟果真变成如此卑劣狡诈之人了么!”</p><p>……他终于还是将这些质问说出了口。</p><p>有些秘密压在心底良久,譬如两镇节度使谢辞自幽州寄给三哥的书信他曾在无意间看过,其中多有诸如“另立新天”、“附骥攀鳞”的大逆之言,可三哥并没有生气、甚至还将守护东都的重责交予对方,难道他二人之间也早有勾结、时机一到便要东西合力叛出朝廷?</p><p>“‘卑劣狡诈’……”</p><p>兄长却仍是笑了,面对他如此的声嘶力竭心绪难平、竟依旧能做到云淡风轻泰然处之,重复“卑劣狡诈”四字时语气薄有讽刺,也不知是在嘲弄他还是嘲弄自己。</p><p>“孜行……你可知钟曷此番作乱是因为什么?”</p><p>“他与金陵串通时日更早,卫弼已不知收到多少封来自长安的密函——怎么,他们要杀我,难道我便不能反抗么?”</p><p>说到此处他眉眼陡然一厉、威压之感随之磅礴,那时方云诲只能感到兄长言语间的戾气、却竟那般容易便错失了他遮蔽之下迂回无声的哀伤叹息。</p><p>“我一生皆为社稷奔走,可最终得到了什么?”</p><p>“天子忌惮强臣在侧,群臣又恐我族擅专,这场战事本非天灾而是人祸!——钟曷和突厥人都是金陵借来杀我的刀,待我在长安城下同他们斗得两败俱伤、所谓的清剿之军便要来了!”</p><p>“你说我变了?”</p><p>“不错……我的确变了。”</p><p>“再不变便要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再不变便要坐视我族大厦倾覆灰飞烟灭!”</p><p>“你以为坊间议论是如何步步走到今日的?那些流言蜚语若无有心之人引导岂能一夜之间传遍天下!我族代代为君尽忠为国死义、马革裹尸从无怨言!可他们却唯独只要我方之一姓为这命在旦夕救无可救的社稷陪葬!”</p><p>句句质问字字痛切,原来他从来都对那些龌龊的诡斗心知肚明,方云诲却仿佛突然坠进了一片陌生的天地,失去冷静的三哥狠戾得令他不敢相认,而那个突然被揭破真相的世界又残忍得令他无法正视。</p><p>“而我也确有自己的私心……”</p><p>三哥的声音渐渐又低下去了,零落的琼英停留在他的指尖,那一刻他眼中似乎既有纯粹的向往又有晦暗的野望。</p><p>“她原本就是我的,只差一步便要成为我的妻子……先帝生时从未拥有过她,如今死了又凭什么再将她夺走?”</p><p>“还有长安……”</p><p>“大周已经失去它十年了,谁说中原之地便一定要姓卫?”</p><p>“它也可以是我的!是方氏的!是每一个真真正正为这天下流血牺牲的人的!”</p><p>“我何苦再作茧自缚为金陵卖命?——孜行,一步之遥……”</p><p>“难道我族……便不能做这天下共主么?”</p><p>……长安的夜啊。</p><p>那么宁静又那么萧索,悄无声息地见证了多少王朝更迭日升月落?如此寒冷的二月年年岁岁都能重见,而过去那些曾在这样的二月里一同醉酒当歌的人们……又该到哪里去寻呢?</p><p>“……三哥是当真这样想么?”</p><p>漫长到不可思议的沉默里,方云诲终于艰难地找回了自己的声音,那么喑哑又低弱,便似千钧巨石之下一棵濒死的衰草。</p><p>“你以为只要今日占了长安,天下百姓便能奉你为君?”</p><p>“我族护了大周三百年,整整三百年……难道护的便只是那个龙椅之上的卫姓皇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