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С˵ > 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 第三十二章:西夏与辽国将要互市
('自从卫渊回到代州以后,嘉佑帝也并非什么都没做。<br /><br />他在代州增加了很多皇城司的人手,要确保卫渊所作所为,他都能在第一时间知晓。<br /><br />此举,是防患于未然,也是好奇,卫渊接下来究竟该以怎样的方式练兵。<br /><br />不管怎么说,卫渊都是边将,如今那七千人,都归他统治,他倘若真有个什么作死的念头,比如不臣之心。<br /><br />或是西夏与辽国许他以高官厚禄,让他行石儿皇之事,那么代州,可就危矣了。<br /><br />当然,这些都是没影的事情。<br /><br />由此可见,嘉佑帝仁义不假,可这历朝历代,就没有不多疑的皇帝。<br /><br />第二天。<br /><br />卫渊就写了一些标语。<br /><br />除了岳家军那句名言外,还有‘听帝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等。<br /><br />又比如‘绝对忠诚于大周,为大周子民而战’以及‘不想当将军的士兵...’<br /><br />等等不胜繁多。<br /><br />之所以要着重去写忠诚皇帝与人民,自然也就无需过多解释。<br /><br />一方面,是要让将士们明白自己的使命,另外一方面,是要让皇帝心安。<br /><br />标语一事,成功的在军中引起议论热潮:<br /><br />“为大周子民而战...说实话,以前我还真不知,当兵是为什么而战...”<br /><br />“你说为功名利禄吧,当了大半辈子兵,到头来还是个小卒,早就没了这心气;”<br /><br />“你说为咱们自己而战...回家种地,总好过这刀尖舔血的日子...”<br /><br />“但现在,为咱大周百姓而战,说得我这心里,真是热血沸腾!”<br /><br />“是啊,朝廷与官家为何对咱们戍守的边关如此重视?不还是因为这关内生活着咱们大周的百姓,还有咱们得亲人?”<br /><br />“要是真让西夏和辽人入了关,咱们得妻子,就要被他们凌辱,咱们得儿子,就要做他们的奴隶...”<br /><br />“...”<br /><br />标语真正的魅力,大概就是要让将士们明白自己是为何而战了。<br /><br />而且,必要时刻,卫渊还能临时改变标语内容,左右全军将士思想,这才是最为紧要的。<br /><br />求大义,是为大周子民,为亲人而战。<br /><br />求私利,是为功名利禄,光宗耀祖,将来在族谱上能够单开一页而战!<br /><br />公私并不矛盾。<br /><br />除了这标语一事,最让将士们关注的,是士兵官司会的成立。<br /><br />七千士卒,每一都都会成立一个官司会。<br /><br />如果有被袍泽欺压,被上将针对的将领士卒,都可汇报在这官司会里。<br /><br />卫渊直接管辖官司会。<br /><br />这個组织的成立,是要让将士们对军营有更浓重的归属感。<br /><br />也是要让所有的边军,正式迈向自己心中所想正轨的第一步。<br /><br />官司会成立当天,同样引来不少将士们的关注,<br /><br />“你们说,要是被都头欺压,也可以向这官司会汇报?”<br /><br />“你没听官司会的那些将领说吗?确保公平公正。”<br /><br />“这样一来,咱倒是不用怕被上将还有那些老兵欺负了。”<br /><br />“就怕只是做做样子,你敢汇报吗?我可不敢。”<br /><br />“...”<br /><br />如果将军队比喻成一个家庭,一个集体。<br /><br />那么在这个集体里,就不可能没有受委屈的人。<br /><br />上学堂的学生,有时候还会被同窗欺凌,更何况这里是军队呢?<br /><br />所以官司会成立后,卫渊心心念念,就是希望有人能做个开头,将自己受到欺负或是遭遇不公平待遇的事情,汇报上来。<br /><br />只有这样,官司会,才能在军中树立威信。<br /><br />但官司会不止处理这些琐事,像是违反军纪,扰民等情况,都会由官司会监督并且施行处罚制度。<br /><br />待将来形成一个规矩后,才能借官司会的存在,约束将士们的行为,使军纪更为严明。<br /><br />可惜的是,一连几日,都不曾有士卒主动向官司会汇报一些事情。<br /><br />无奈,卫渊只能找来徐长志,向他问起一些情况,<br /><br />“官司会成立也有几日了,不能只当个花瓶摆放着,要起到作用。”<br /><br />“你平日里都与将士们在一起,应该也知道,军中存在着老兵欺负新卒的情况。”<br /><br />“可直到现在,没有一人,向官司会汇报这等事,伱有没有法子,让官司会成功树立威望?”<br /><br />徐长志想了想,脱口道:“只能暗访了,抓两个典型,做给将士们看。”<br /><br />卫渊笑道:“不是做给他们看,而是实事求是,此举意在严明军纪,要确保做到有功必赏,有罪必罚。”<br /><br />“也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军中的一些不良作风,让军中袍泽兄弟们可彼此依托信任,才能在战场上放心的将后背交给彼此。”<br /><br />“我知道这样做很难,可一旦做成了,咱们这支军队,就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帮互助,相互成全。”<br /><br />前世,某位伟人这样做,是改变官僚作风,可官僚这个词,在这个时代,不能说。<br /><br />而此世,卫渊显然也做不到那一步,所以就不是改变,而是改善了。<br /><br />徐长志点头道:“这件事,就交给我吧,我倒是知道有个刚参军入伍不足半年的将士,经常被一些老兵吆喝欺负,从他入手,倒也妥当。”<br /><br />他做事,卫渊一向是放心的。<br /><br />随后,卫渊又说起其它事情,<br /><br />“最近皇城司与我的亲卫都合力抓了不少西夏与辽国的探子,大概有二三十人。”<br /><br />“咱们这代州,怕是早就被他们给渗透了。”<br /><br />徐长志皱眉道:“西夏和辽国究竟有没有合盟?最近这段时间,两国使者来往有些密切啊,甚至传出还有互市的可能。”<br /><br />这些事情,跟他们这些当兵的,并无太大关联。<br /><br />只是,一旦两国联盟,边关这里,就需及时做战时准备了。<br /><br />卫渊道:“不清楚,想必朝廷里的那些大相公们,也正为此事忧心着。”<br /><br />说罢,他抬头看着汴京的方向。<br /><br />不想当将军的士卒不是好士卒,可不懂得政治的将军,就不是个好领袖。<br /><br />他一朝身为团练使,就要为代州七千将士负责。<br /><br />也是为自己负责。<br /><br />又过几日。<br /><br />汴京城,皇宫,宣政殿里。<br /><br />嘉佑帝正在看着有关西夏与辽国的情报。<br /><br />说他们暗地里,已经达成了合盟,不日就将互市。<br /><br />这对大周来说,无异于是晴天霹雳。<br /><br />“多事之秋。”<br /><br />“训练新军的事情,必须要提上日程了。”<br /><br />嘉佑帝叹了口气,想到远在边关的卫渊,<br /><br />“卫渊最近练兵,练的如何了?”<br /><br />有皇城司指挥使郑重作揖道:<br /><br />“回官家,根据代州同僚汇报,卫渊的练兵法,不光重视训练将士们自身情况,还搞了一个什么思想建设...”<br /><br />“卑职也不是太懂,但抄录了一些所谓的标语,请官家过目。”<br /><br />说罢,他从怀里掏出一张纸。<br /><br />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标语:<br /><br />‘为国尽忠,为民死战,大周边军必胜!’<br /><br />‘摸爬滚打锻精兵,千锤百炼造英雄!’<br /><br />‘平时多训练,战时少流血!’<br /><br />‘为百姓平安,为亲人无恙,誓死戍卫边城!’<br /><br />‘听帝指挥,能打胜仗...’<br /><br />‘...’<br /><br />请收藏本站:www.bjzhongwen.com。笔尖中文手机版:www.bjzhongwen.com <br /><br />\n\t\t', '\t')
ͶƼƱ һ½Ŀ¼һ 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