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嘉佑帝亲口御言,将代州七千将士,完全交给卫渊。<br /><br />他也便成了这代州霸主,就连刺史也要矮他一头。<br /><br />除了勋贵之外,卫渊也是继狄公之后,第二个寒门出身,却能掌握实际兵权的边将。<br /><br />翌日,徐长志在前,领导着七千名甲士,进行百里越野。<br /><br />卫渊则就在大部队的后方,监督着是否有人落下队伍或是偷懒。<br /><br />如果是寻常行军,对于那些将士们来说,百里并非难事。<br /><br />难的是还要携带辎重,并非轻装上路。<br /><br />卫渊跟在大军的后方,听到不少将士们在埋怨,<br /><br />“又不是要打仗,干嘛非要变着法的折磨咱?”<br /><br />“就是,突然集结,还以为辽人又过来了。”<br /><br />“别说了,噤声,卫将军在后面呢!”<br /><br />“卫将军也跟着咱跑?”<br /><br />“...”<br /><br />他们见到卫渊也跟着一起锻炼。<br /><br />便也不说太多了。<br /><br />对于他们的种种言论,卫渊早有预料。<br /><br />他这样的做法,也是要摆出一副与将士们同甘苦的模样了。<br /><br />不过听到将士们窃窃私语议论多了,卫渊也有了个不成熟的念头。<br /><br />那就是要加强军队将士的心理建设。<br /><br />前世宋时岳家军,就有一个响当当的口号,叫做‘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br /><br />在他看来,真正能使军队百战百胜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得民心。<br /><br />又比如某某改编,直接改变了以往固有的军队属性。<br /><br />卫渊也有意为之,不过要有所改善,不能照搬,否则是做不成事的。<br /><br />毕竟时代不同。<br /><br />在大军训练途中,很多将士们都见到了不少庄稼人在地里忙活,播种浇水。<br /><br />代州土质较于各地有很大不同,极少有人种麦,基本都是种植玉蜀黍。<br /><br />眼下天气渐暖,正到了要播种的季节。<br /><br />百公里越野结束后,很多将士都已经累瘫了,纷纷互相依偎着坐在地面歇息。<br /><br />卫渊刚好站在一处田地旁,他见到田里的庄稼汉子们,看向当兵的眼神时,都有些敬畏。<br /><br />也不敢主动上前来打招呼。<br /><br />哪怕是有两個将士向庄稼人讨碗水喝,他们也是毕恭毕敬的,生怕有什么差错。<br /><br />这在大多数将士眼里,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一直都是如此。<br /><br />可卫渊拥有着后世的眼光,知道这并非是一件好事。<br /><br />如果今后,辽军入关,天长日久之下,代州的人,还会思念大周的军队吗?<br /><br />亦或者,还会思念大周吗?<br /><br />历史上所有的帝王,都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挂到嘴边。<br /><br />可没有一支得民心的军队,又何谈得民心呢?<br /><br />军队若不得民心,还如何将眼下的代州,经营的固若金汤?<br /><br />卫渊让徐长志率领将士们返回营中。<br /><br />他则留在田边,向那些庄稼汉子问了些问题。<br /><br />一,土地归属,二,播种时期,三,对于军队有何感觉。<br /><br />那些土地,大部分不属于他们,而是属于一些豪商或是官户。<br /><br />一般往年这个时候,播种时期都在十几日左右。<br /><br />卫渊此刻身着甲胄,明眼人都知道他是军中之人。<br /><br />那些老汉们,便也就随意捧了几句。<br /><br />他们很感谢现在的代州团练使,如果不是他守住了雁门,这代州又不知要死多少人<br /><br />说到底,他们这些本本分分的农家汉子,对军队,对带着刀,穿着甲胄的将士,仍旧有几分畏惧。<br /><br />过了几日。<br /><br />徐长志向卫渊汇报近期将士训练所得,<br /><br />“不少将士的体力,较往日有了明显增长。”<br /><br />“尤其是一些越障训练,能够使骑兵进一步掌握如何规避斩马刀或是拒马架。”<br /><br />“还有您创造的活动靶向,对弩兵箭术也有较好的提升。”<br /><br />“...”<br /><br />以前,弓弩兵练箭,多是以死物训练。<br /><br />但现在不同了,除了增加距离、准度的难点外,还创造了移动射击靶。<br /><br />比如,将靶子安装在一个木槽里,左右各有一名将士,以绳索控制靶子的移动与方位。<br /><br />这些都是比较基础的技能训练,没什么好说的。<br /><br />值得让卫渊欣慰的是,距离自己设定的训练目标,总算是走上了正轨。<br /><br />“关于将士们自身训练,已经有了章程。”<br /><br />“我在想,是不是要对全军将士的想法也加以训练,我管这个叫思想建设。”<br /><br />卫渊再次说出自己的新想法。<br /><br />徐长志好奇道:“思想建设?如何建设?”<br /><br />对此,卫渊打算分为两步去做,<br /><br />“第一,每隔一段时间,请教书匠教将士们一些简单的文字,目的是让将士们看懂我即将在军中张贴的一些标语,比如‘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等。”<br /><br />“第二,以都为司属,建立士卒官司会,此司会,主要负责士卒军容、军纪管理,倘若身为将领的,如果苛责士卒,士卒亦可汇报于此会,届时,由司会严惩犯错将领与士卒。”<br /><br />“而司会如果犯错,则由全体将士共同监督。”<br /><br />徐长志认真听了听,不是太理解,“这样做,有什么好处?”<br /><br />卫渊笑道:“执法严格,树立信仰,军纪严明,功必赏,过必罚,焉能没有好处?”<br /><br />除了对于个人的训练上以外,这个思想建设,是卫渊唯一能做的,也是最有希望,短期内可提升将士凝聚力的方法了。<br /><br />说起来很简单,实行起来,怕是很艰难。<br /><br />“我们先一步步来,明日,我写一些标语,你找几个写正书比较好的文人,让他们多抄录几份,张贴在军营里。”<br /><br />“然后多花些钱财,再请他们分批次,教给将士们那些字体,让他们懂得每一行字的道理。”<br /><br />“长志,我们今日要做的事情,关乎今后兵制的大格局,切不可松懈。”<br /><br />卫渊语重心长的说道。<br /><br />让那七千人,成为真正为百姓的军队,非一朝一夕之功。<br /><br />万事开头难,他现在有时间,也有精力去做。<br /><br />倘若不做,只是按部就班,他担心,难以应付将来可能发生的神州陆沉劫数。<br /><br />而且,他也要做给皇帝看,让对方知道,自己这个代州团练使,绝不是吃干饭的。<br /><br />对于那些标语,卫渊也已经想好了,一部分是为国为民的大道理;<br /><br />一部分是为己身,比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br /><br />再有一部分,就是要强调忠君爱国了,这部分,是做给皇帝看的。<br /><br />标语一事,只是起到辅助作用。<br /><br />真正起到严明军纪作用的,是那个司会,只要将士们畏惧司会的存在,一般情况下就不会违反军纪,就会朝着自我约束的方向发展。<br /><br />如此,才能做到战时不扰民,才能建立一支无往不胜的军队。<br /><br />这是某某改编的雏形。<br /><br />徐长志直到现在,也不太理解,卫渊这样的做法,好处究竟大不大,但只要是他的吩咐,徐长志都会尽力去做,<br /><br />“请卫将军放心,教书先生的事情,就包在末将身上。”<br /><br />请收藏本站:
www.bjzhongwen.com。笔尖中文手机版:
www.bjzhongwen.com <br /><br />\n\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