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半月前阮朝青夜探齐王府,送来一个小雪人,那小雪人就是跪在一个砚台上。第二日赵敛看过,那个砚台出自前朝大家之手,名为鹤归砚,文人墨客争相收藏。</p><p>也就是阮朝青这个大老粗,随手从阮老太爷的书房拿出来给人堆雪人玩。要不是他去找阮老太爷下棋那日,向阮老太爷说明了情况,又送了个更好的砚台,恐怕阮朝青早就挨教训了。</p><p>猜出阮朝青的意图,赵敛既没有点破也没有多说,边吃着杏仁茶边看他翻箱倒柜的模样。</p><p>“这个不错,归我了。”</p><p>阮朝青拿着一个雕刻有飞燕的砚台,兴冲冲走向赵敛。他记得那天摸走的砚台上面就是一只鸟,要这个准没错。</p><p>把砚台搁在矮桌上,阮朝青又没骨头似的倚回软榻上,望着慢条斯理的赵敛,竟不觉得磨蹭,反而感到几分赏心悦目。</p><p>等赵敛吃完再抬眸的时候,阮朝青已经半倚在软榻上睡着了。</p><p>看一眼外面天色,只见天光还未大亮,离冰戏的时辰还早,赵敛就给阮朝青盖上书房备着的软毯,坐在边上细细打量他。</p><p>阮朝青眼下有一层淡淡的乌青,也不知是夜里没休息好,还是为了做百合糕起得太早了。这会儿毫无防备地在他书房睡着,虽只有短短几息时间,却好像已经睡得很熟,双目紧闭,丰唇微张,就差没打呼了。</p><p>赵敛看得好笑,轻手轻脚将炕桌移开,免得人翻身时磕碰到。</p><p>看了半晌,赵敛才起身离开,径直走出书房。</p><p>“让人去将书房收拾收拾,百合糕放好本王回来吃。”赵敛走在前面,吩咐后面跟上来的素兰,“手脚放轻些——更衣,换骑装。”</p><p>他似乎有两三年没骑过马了,今日既然要出去,便玩个尽兴吧!</p><p>“是。”</p><p>作者有话说:</p><p>半夜还有一更,更新时间不定</p><p>第16章 冰戏</p><p>“哦哟,好大的阵仗!”</p><p>“这就是冰戏?看起来当真吓人!”</p><p>“这有什么吓人的?好戏还没开始呢!”</p><p>城郊敬安河宽阔的冰面上,冰层又厚又平滑,数十个鲜衣怒马的少年郎奔驰在冰面上,敬安河两岸围观的百姓第一次见这场面,都伸长了脖子看。</p><p>冰戏原是专门给达官显贵看的,不过太上皇一回宫就下了命令,今年允许京城的百姓一同观看,算是与民同乐。</p><p>百姓们往年只听说过冰戏,都好奇向往得很,今儿早晨天不亮就赶来城外占了好位置,翘首以盼。</p><p>“今年的冰戏是南征军和镇北军对垒哩!”</p><p>“当真?你打哪儿听来的,可不兴诓骗人!”有人不信,提出质疑。</p><p>“那还能有假?”那人一听,当即瞪着眼睛,“我儿子是南征军的,前儿回家亲口跟我说的!”</p><p>旁人一听,顿时露出羡慕向往的神色,纷纷打探更多消息。</p><p>“若真是南征军和镇北军,那才教人心痒痒。”</p><p>众所周知,南征王阮朝青和镇北王云崇武不和,若是对上,指定谁都不服谁。</p><p>要说两人不和的源头,还要从三年前说起。</p><p>三年前,阮朝青率领南征军生擒前朝末代皇帝,大平朝以此为起点开国。开国后,太上皇大肆封赏,三位开国将军分别封了异姓王。</p><p>封赏当日,阮朝青拒了加官进爵的旨意,愿用一身功勋为大平朝女子哥儿换得一个入朝为官的机会。</p><p>太上皇不仅仍然封他为南征侯,还首开女子哥儿皆可参加科举、入朝为官的先例。</p><p>然而金銮殿上,文武百官都长跪不起,恳请太上皇收回成命。太上皇不胜烦扰,索性直接放言,若金銮殿上有谁人能够打得过阮朝青,他便收回成命。</p><p>虽然阮朝青战无不胜的名声在外,文武百官还是硬着头皮和他打了一架。</p><p>阮朝青也是个能挑事儿的,见殿上众人都推推搡搡,率先挥着拳头把文官们揍了个鼻青脸肿;等把文官打服了,一句话没说,扑上去就和镇北王云崇武打起来。</p><p>云崇武年纪比他大,他却是半点情面不留,打完云崇武又按着他在朝堂上的两个儿子打。他一碗水端得很平,父子三人没一个脸上有块好肉。</p><p>他阮朝青就是要打脸,好让天下人都知道,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p><p>打趴下云家父子三人,阮朝青对上安西王韩式飞时,韩式飞自知不敌,意思意思反抗两下就倒下了。剩下的武官一看镇北王安西王都倒下了,哪里敢当出头鸟?过了两招就佯装不敌、倒地痛呼,看起来一个比一个伤得重。</p><p>认真算来,整个金銮殿上受伤最重的就是云家父子三人了,毕竟文官不禁打,要是打出个好歹来还真不好收场。武官就不一样了,一个个皮糙肉厚的,尽管往死里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