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囚徒看不清他的面容,只隐约感觉这次来审问的人和其他几个不一样,更冷静也更从容,拨弄烛火的模样好像是在斟酌挑选他们的命,琢磨着从哪个开始下手。<br />
良久后,等到连呼吸都僵硬无力,余逢春才缓缓开口:<br />
“你们偷了什么?”<br />
“这……”<br />
几人跪在地上面面相觑,一人率先将头用力磕在地上。<br />
“奴才是想偷的,但没有偷到……”<br />
余逢春眉头忽的一挑。<br />
“没有偷到?”他重复着囚犯的话,尔后问,“那你们本来是想偷什么?”<br />
“我们四人只是临时起意,想偷些珍奇古玩带到宫外去换一些银子,并没有具体要偷什么,大人明鉴啊!”<br />
余逢春闻言冷笑一声,盯着眼前抖成筛子的四人。<br />
光看他们穿的囚服,就知道邵逾白没对他们动刑,大概是因为他们的动机在邵逾白眼里太过明显,以至于不需要逼问出什么就能直接确定答案。<br />
但这样的无视和宽容,却让他们以为还有活的可能,以至于死到临头还敢嘴硬。<br />
沉默许久,余逢春将烛火端正放在地上,站起身来。<br />
“知道从这里再往上一层是什么吗?”他问。<br />
这个问题来的没头没脑,几名囚犯眼中闪过困惑,不知道余逢春想干什么。<br />
而余逢春也没有真正期待他们的回答。<br />
“在这层往上,有一处空间,用石板和着米浆筑成,最是坚固,人力难以摧毁。”<br />
他弯腰熄灭烛火。<br />
在黑暗中,恐惧放大,连平稳讲述的声音里都带着几分阴森。<br />
“这处空间被分割成几间,每间的进出口仅有一尺,内一无床榻,二无烛台,黑暗冰冷,且因为墙极厚,所以也没有声音。”<br />
“将犯人关进去后,守卫会关闭进出口,除了每日一餐外,不会有一丝光亮、一点声音传入,就这么长年累月地关着。”<br />
不紧不慢的脚步声仿佛踩在人的心跳上,混着淡雅幽微的香气,每一步落地,都能让人怕得把心吐出来。<br />
余逢春盯着犯人哆嗦的肩膀,阴恻恻地笑了一下。<br />
“陛下仁慈,不愿对你们动刑,但并不是非得见血才能得到实话,若是将你们分开放进去,不出半月,死的死疯的疯,还怕得不到实话吗?”<br />
戏谑的声音中藏着浓厚的兴趣,仿佛这个儒雅淡定的大人真觉得这是件多有意思的事。<br />
果然能被派来审讯的,都不是什么正常人。<br />
四名囚犯跪在地上,嘴唇哆嗦着,连声音都发不出来。<br />
这几日的囚禁已经把他们的所有胆识全部磨灭,唯一的一点侥幸也被余逢春的话吓得再也冒不出头。<br />
见他们已经被骇到,余逢春趁热打铁,柔声喊:“陛下已经派人去了你们家乡,将你们的父母亲眷接来保护,若你们还不知好歹,辜负陛下恩德,那就只能&ash;&ash;来人!”<br />
脚步声从走廊尽头传来。<br />
种种逼迫下,囚犯心理防线被压到极致,终于不可控制地崩碎开,一名囚犯哆嗦着开口:<br />
“&ash;&ash;大人且慢!!”<br />
余逢春一转身,挥手让进来的守卫退下:“愿意说了?”<br />
“是……是!”<br />
囚犯跪在地上,声音沙哑,饱含恐惧,已看不出一刻钟前的强装镇定。<br />
“启禀大人,我们确实有要偷的东西!”<br />
“是什么?”<br />
囚犯忽然哑下去:“这……”<br />
这时,另一名跪在左边的囚犯大声接道:“大人恕罪,我们真的没有见到那两样东西,只是听人说,是兵符,和一幅画!”<br />
<br />
<br />
第34章<br />
兵符, 余逢春能理解,应当是暂且用来统调邵和军的凭证。<br />
邵逾白直到现在仍然稳坐皇位,一是因为他并未犯下大错, 即使有人想反,也师出无名;二则是因为他手里有邵和军, 若是有人胆敢谋逆, 只需要一个名字, 无论他怎样躲, 邵和军都会不惜一切代价杀了他。<br />
邵和军, 就是邵逾白的保命符。<br />
若是拿到了统调兵符, 即使不能完全牵制, 也能拖延一段时间,而那段时间,说不定就是成大事的重中之重。<br />
有人想偷, 那是再正常不过。<br />
可那幅画像又是什么?<br />
余逢春踱步片刻, 决定把这个问题放一放。<br />
“谁让你们偷的?”<br />
囚犯答:“大人, 并无人指使, 是我们想&ash;&ash;”<br />
余逢春不耐烦地打断:“你们在大明殿里伺候, 一向安分无事, 忽然聚在一起, 商量着去偷两个见都没见过的物件&ash;&ash;打量着我是傻了吗?”<br />
他讲话没留情面, 语气中的烦躁像刀子一样割着人的肉皮, 仿佛下一秒钟他就会懒得再周旋,直接转身离开。<br />
恐惧不断挤压,已经连喘息的空间都不剩下。<br />
窸窸窣窣的声音响起, 一股尿骚味散开。<br />
余逢春“啧”了一声,回到椅子上坐下。<br />
“不知道, 还是不愿说?”他问。<br />
此话一出,本来就跪着四个人扣头如捣蒜。<br />
最开始朝着余逢春求饶的囚犯大喊道:<br />
“大人,我们真不知道啊!是、是李连撺掇的,说有个大人物想要,我们若是偷了,必定能富贵一辈子,即使事发,大人物也可保我们安然无恙,我们真的不知道更多了!!”<br />
其他人也连连应道。<br />
“对对对,是李连说的!我们从未见过那个大人物!”<br />
“李连,你究竟安的什么心?如此害我们!你若是知道,就快快开口,保住这条命才是正道!!”<br />
三人口中的李连,正是刚才那个吓尿了裤子的囚犯。<br />
从余逢春进来开始,他只是跪地求饶,其余的话一字都没有多说。<br />
面对其余三位同伙的指责怒骂,李连的头埋得更低,整个人抖如筛糠。<br />
余逢春走到他面前时,只是刚蹲下,连话都没说一句,他就已经崩溃地哭了出来。<br />
“大人……我没、没见过,那个人只是给了我许多金银珠宝,要我帮他偷点东西,我真没想到会这样!”<br />
其实从刚才的表现,不难看出李连本身不是个多有胆识的人,会铤而走险,大概是一时的利欲熏心。<br />
要他说实话,稍微吓一下就行。<br />
余逢春估摸着已经差不多了,再吓人可能就昏过去了。<br />
“你说他给了你许多金银珠宝,那东西呢?”<br />
“俱送回老家了。”李连说,“奴才家中祖母年事已高,要吃药,就全送回去了。”<br />
“哦。”<br />
听完他的遭遇,余逢春没什么感触,应了一声后又问:“什么叫你没见过?你是怎么和他搭上线的?”<br />
李连哽咽着说:“奴才是出宫才买时遇到的那个人,他先是让仆从请奴才吃好酒好饭,又送了些银两,之后又陆续遇过几次,赠了奴才很多金银珠宝……”<br />
“前些日子家中来信,说因水灾波及,家中的收成全没了,祖母重病,奴才不得已,便想找那个人借钱,结果他跟奴才说了这桩买卖&ash;&ash;奴才只是一时鬼迷心窍,求皇上宽恕奴才的家人!!”<br />
说吧,他弯下腰,砰砰磕头,本就血肉模糊的额头上又涌出大片的血。<br />
余逢春面无表情地看着他磕头。<br />
“你对那个人就一点儿印象都没有吗?”<br />
磕头的动作倏地停住,李连抬起头,血滴划过鼻侧,表情恍惚。<br />
“奴才真的不记得多少,只依稀感觉,那个请我吃饭的下人带着点荆州口音。”<br />
“……”<br />
荆州,又是荆州。<br />
“还有吗?”<br />
李连面上划过一丝犹豫,仿佛有个消息他自己也不确定。<br />
余逢春见状道:“不管什么,先说,说出来我才能看看能否保住你一条命。”<br />
“是。”<br />
李连唯唯诺诺地应道,仿佛回忆一般开口:“有次,下人带我去楼上雅间见他,他坐在屏风后,我看得不真切,但依稀仿佛听到下人叩门时,称他为郁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