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С˵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145章 魏延之死
('第145章魏延之死<br /><br />小小的公安县偏厅俱寂无言。<br /><br />即使冷静如关羽也十分羡慕。<br /><br />敬其人,而非敬其神。<br /><br />久读春秋晓喻大义的关羽是能品得出其中差别的。<br /><br />后世奉关羽为神,但仍将孔明作人。<br /><br />神无喜怒悲苦,人有欢憎离合。<br /><br />拜神灵惟求万千事保佑,拜先贤只诉千秋兴亡事。<br /><br />关羽想了一下,只觉得成了神仙之后自己恐怕要与孔明完全反过来。<br /><br />神灵帝君关羽每日要面对无尽的求官求财,要前程保佑,求文章锦簇生花,甚至可能间或还会有几个重金求子的。<br /><br />而军师呢?每日恐怕只需听听后辈的感谢,顺便再品品后辈带来的免费的五花八门的贡品。<br /><br />关羽由衷的羡慕起来。<br /><br />蒋琬倒是面无表情,毕竟早已知晓自己死讯。<br /><br />这还能说啥?既然已经是孔明的左右手了,让孔明养生的时候带自己一个,很合理吧?<br /><br />蒋琬选择直接躺平,白嫖军师的养生之法它不香吗?<br /><br />马良同样羡慕,羡慕是因为他很难不去想,如果自己夷陵没死的话,这名单里会不会有自己的名字?<br /><br />而且,街亭如果他马良应该能守住吧?<br /><br />他马良可从来没有过“唱主角”这个想法。<br /><br />【五丈原,丞相病逝之后消息不可避免的还是传递了出去。<br /><br />56岁的司马懿大喜:苦候多月不就是为了等这个?<br /><br />然后追击的司马懿就在斜道口遇到了鸣鼓反旗的姜维,司马懿大惊,认为自己掉到了诸葛村夫的陷阱里,急退。<br /><br />于是杨仪得以从容不迫的率军退回汉中,“死诸葛走生仲达”一时间也传为笑谈。<br /><br />司马懿在后来检查丞相留下的营地时,长叹,认为村夫乃天下奇才。<br /><br />丞相死了,但是之前被他按下去的暗雷才正要引爆。<br /><br />那便是直至现在迷雾还没有散尽的:<br /><br />魏延之死。<br /><br />演义中说是魏延反叛,引兵压南郡,然后被杨仪所激,在军阵中大喊三声:<br /><br />“谁敢杀我?”<br /><br />后被小将马岱一刀枭首,当场毙命。】<br /><br />张飞再次感觉到一丢丢不服气:<br /><br />吓住司马懿的这也算是疑兵吧?为何就俺张飞不能用?而且:<br /><br />“这司马懿也配称名将?”张飞甚是不屑:<br /><br />不就是一味死守嘛?我上我也行!<br /><br />“不会有将连防守都做不好吧?”张飞搞不懂。<br /><br />刘备幽幽的将目光投了过来。<br /><br />不过这些都是小事儿,刘备看向魏延,忽的想起马谡,欲言又止。<br /><br />魏延则是大急,当即跪伏在地:<br /><br />“日月可鉴,魏延绝无叛心!”<br /><br />“若魏延叛汉,则愿当场领死,绝无怨言!”<br /><br />魏延心中也是颇为委屈,于是话说的便重了点。<br /><br />刘备只能上前将其拽起道:<br /><br />“如此之言,文长切勿复言!”<br /><br />关羽也觉得如此:<br /><br />“文长知忠义,定不会如此!”<br /><br />【从史书角度来讲,魏延和杨仪两人,是属于典型的“没头脑和不高兴”。<br /><br />这两人非常非常的相似。丞相曾经叹息:<br /><br />“惜仪之才干,凭魏延骁勇,恨二人不平,不忍偏废。”<br /><br />魏延的才能刚说过,阳溪大胜,爵位四连升。<br /><br />杨仪此人也颇有才干,刘备孔明都非常认可。<br /><br />魏延“性矜高”,杨仪“性狷狭”。<br /><br />说白了就是属于要自己当大爷,让别人当孙子的类型。<br /><br />甚至两人的履历也有一点相似:<br /><br />两人同出关羽手下,杨仪最初是曹操方的主簿,襄樊之战前主动投奔关羽,相谈甚欢,被关羽写信引荐给了刘备。<br /><br />而且两人行事风格也跟关羽有点像:<br /><br />夷陵之战前,杨仪与刘巴发生不和,刘巴当时是重臣,杨仪算以下犯上。<br /><br />五次北伐前,魏延与刘琰发生冲突,刘琰乃宗亲重臣,魏延也是以下犯上。<br /><br />这种性格的互相遇到后,发生矛盾就是必然的事情了。<br /><br />魏延因军功横行,当时所有人知道他性格,怕麻烦就“皆避之”,唯有杨仪不吃这套,于是两人就杠上了。<br /><br />北伐时靠着费祎当和事佬居中调和,上面还有丞相压着,俩人才能勉强共事。<br /><br />丞相死后,两人迅速势同水火。】<br /><br />“二哥,原来都是你造的孽啊。”张飞幸灾乐祸。<br /><br />然后被关羽斜视了一眼迅速噤声。<br /><br />关羽抚须沉吟一番,还是主动道:<br /><br />“文长须谨记,敬大夫爱士卒,如此方能持久。”<br /><br />“否则便如我襄樊之败,乃取祸之道也。”<br /><br />魏延认真记下,他现在身无寸功,自是骄矜不起来,对厅内所有人都极为恭勉。<br /><br />关羽摇头,还怕魏延不能用心,对马良道:<br /><br />“还要劳烦季常,今日分逍遥津与襄樊之战两卷,交与文长阅览。”<br /><br />马良表示小事,魏延表示必将关将军教导谨记于心。<br /><br />张飞惹不起二哥,但是对于现在的魏延魏主簿还是能调戏一下的:<br /><br />“文长,要不要也喊三声试试?”<br /><br />魏延摇头,甚至感觉脖子上似乎有一道若有若无的凉气。<br /><br />【魏延之死其实拆开来看其实就是丞相之死引发的一场政治动乱。<br /><br />就如周瑜死后江东豪族人心思动一样。<br /><br />三国志关于这部分的记载,每一处细节都在透露着问题。<br /><br />首先是临终会议,交代了让魏延断后,但是会议列席的人只有杨仪、费祎、姜维等。<br /><br />给魏延这个征西大将军兼丞相军师布置工作,但却不让这个地位极高的人列席,既不合理也不合适。<br /><br />而且魏延传记载的杨仪悄悄领大军撤退,把魏延孤零零扔那儿导致魏延大怒,显得既荒唐又可笑。<br /><br />其次是褒斜道好像突然成高速公路了。<br /><br />魏延传这段记载其实相当魔幻:<br /><br />杨仪先跑路,然后魏延大怒,追上并且烧了栈道。<br /><br />杨仪紧随其后,魏延烧一段栈道他就修一段,紧紧跟随。<br /><br />过了栈道之后杨仪写了檄文控诉魏延谋反,信使从魏延大军中挤了过去,跑到成都送到了刘禅手里。<br /><br />这其中问题就太多了,首先魏延既然被命断后,那肯定就是后军。<br /><br />后军越过前军去争褒斜道,难道以为武功水对面的司马懿是死的?<br /><br />而且褒斜道的栈道此前被赵云烧过一次了,当时赵云一把火逼得曹真退兵。<br /><br />和杨仪这边走边修栈道的本事比起来,曹真就变的仿佛在打假赛。<br /><br />而最终,在栈道被烧,魏延大军在前的情况下,杨仪的檄文能递到成都就很离谱了。<br /><br />所以魏延传的这个死因,很大概率并不靠谱。<br /><br />关于魏延之死,《魏略》里提供了另外一个说法:<br /><br />丞相病逝前召魏延等人交代后事,魏延依军令行事,秘不发丧悄悄退军,直至褒口才发丧。<br /><br />杨仪见魏延掌权怕被魏延清算,于是诬陷魏延要降曹发动兵变。<br /><br />魏延不战军走,被杨仪军追而杀之。<br /><br />相较来说魏略其中杨仪诬告魏延降曹的说法,与魏延传记结尾的“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还能对照得上。<br /><br />基本可以认为杨仪确实有诬言魏延降魏。<br /><br />至于其他方面,魏略的真实性并不能保证,三国志的自相矛盾也说不通。<br /><br />因此只能推断是丞相逝世之后,位高的丞相司马魏延和权重的丞相长史杨仪,两人矛盾再也无法缓和,并很可能因为撤军时的具体权力节制问题,爆发了出来。<br /><br />最终结局是魏延身死被夷三族,杨仪也被驱离季汉权力中心,最终忧愤自杀。<br /><br />如今我们千年后已经很难深究其中真相,陈寿在三国志中做了比较合适的盖棺论断:<br /><br />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br /><br />“换个方向想。”张飞对着关羽比了个大拇指:<br /><br />“二哥培养的都是人才啊!”<br /><br />关羽黑着脸不想说话。<br /><br />张飞倒是很快活,拍着魏延肩膀问道:<br /><br />“文长,感想如何?”<br /><br />魏延久久不言,最终道:<br /><br />“既未有降曹之意,便好。”<br /><br />张飞哈哈大笑道:<br /><br />“文长,我让大哥也给你写一幅字如何?”<br /><br />“你说是制矜好呢?还是制傲好呢?”<br /><br />魏延说不出话,相较来说他现在还是太年轻了,张飞轻松调笑,他很难放得开。<br /><br />“翼德!”刘备头疼的挥挥手让自己三弟正经点。<br /><br />“观光幕之言,文长骁勇,杨仪有才,然因性格而互不能容,殊为可惜。”<br /><br />孔明则是感叹中带着点庆幸:<br /><br />还好,这魏延并不是如马谡一般言过其实。<br /><br />“文长有空当读廉颇蔺相如旧事。”<br /><br />孔明也就言尽于此了,毕竟他是空闲确实并不多,而且魏延也并非稚子,点到即止即可。<br /><br />魏延沉默应下,恭恭敬敬对着刘备孔明下拜,随即跪坐在自己位置上沉思,腰板挺得笔直。<br /><br />刘备或许是来了灵感,讨过来一张纸,挥笔将陈寿最终的评价写了下来,随即掷笔道:<br /><br />“莫说文长,翼德!”<br /><br />张飞吓得一个激灵,同样腰板挺得笔直:“俺在!”<br /><br />刘备将这一幅字塞到了张飞怀里:<br /><br />“汝之旧祸,何尝不是招祸于身,取咎于己?”<br /><br />“当时时自省!”<br /><br />张飞抱着字帖,撇撇嘴拉长了声音道:<br /><br />“弟弟省得。”<br /><br />【武侯归天之后,陇右这片土地至此也传唱着他的传说。<br /><br />而数百年后的晚唐,有一位盛唐武士,他如武侯一般,虽未见过大唐盛世。<br /><br />但为了盛唐的复兴,同样剖肝沥胆,在陇右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千年之遗憾,忠武不输大汉武侯!】<br /><br />下一章内容应该都看得出来,写的会比较慢,见谅。<br /><br />请收藏本站:www.bjzhongwen.com。笔尖中文手机版:www.bjzhongwen.com <br /><br />\n\t\t', '\t')
ͶƼƱ һ½Ŀ¼һ 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