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郁标川神将<br /><br />成都府衙因为张松的疑问陷入了短暂的沉默。<br /><br />纵情享乐的皇帝与嫔妃,溜须拍马将军,外戚上位的宰相,弃如敝履的兵权。<br /><br />这个玄宗治下的唐朝,强盛与否他们无法体会,但看出来了两个特点:<br /><br />奢靡且病态。<br /><br />最终刘备轻声说出了他的想法:<br /><br />“此乃亡国之相。”<br /><br />……<br /><br />孙思邈眼中,这位大唐的国主浑身的怒气在节节攀升。<br /><br />一开始闲散的躺在榻座上的姿态消失不见。<br /><br />先是焦躁站起,然后攥拳抿嘴,最终选择窜到光幕前,执笔尽舒胸臆。<br /><br />而在最终看到三镇兵力时,李世民哆哆嗦嗦伸手似乎想骂,但还没开口便感觉脑袋仿佛挨了一锤,太阳穴突突跳着仿佛要爆开一样。<br /><br />跌跌撞撞后退的李世民第一时间被长孙无忌扶住。<br /><br />不用臣子开口,孙思邈就第一时间从腰间兜袋中摸出一个小陶瓶,熟稔的摸出一粒黑黄相间的药丸给其喂下。<br /><br />侯君集也去倒了一杯清水,给大唐国主缓缓喂下。<br /><br />这时长孙无忌才有空开口追问:“药王,这药丸是?”<br /><br />“野菊、唐松草、牛黄、珍珠粉为主药,配辅药,明曰清热丸。”孙思邈如数家珍。<br /><br />至于李世民的脸被清热丸苦的皱成一团,孙思邈就毫不在意了。<br /><br />药嘛,哪有不苦的?<br /><br />陛下暂时休息也好,杜如晦疑惑:<br /><br />“那个名相张九龄呢?国有奸佞,当联结忠勇之士除贼才是。”<br /><br />至于安禄山与玄宗和杨姓妃子的那些龌龊事,杜如晦只能强迫自己视而不见。<br /><br />但其实心里明白:这大唐的脸面都被丢完了!<br /><br />甚至丢脸丢到了千年以后,甚至还破天荒的丢到了数百年之前!<br /><br />一想到这些事被诸葛武侯所见所闻,杜如晦就有种冲动:<br /><br />现在八百里加急去往成都武侯祠解释,有用否?<br /><br />“应早早被罢。”房玄龄轻松猜破:<br /><br />“如此名相不罢,此獠如何能官加节度使?”<br /><br />杜如晦哑然,最终能语带期盼说了句:“唯望其善终。”<br /><br />魏征哼哼了一声:<br /><br />“联勇除贼,观此獠待遇,到时谁为贼子还不好说。”<br /><br />于是文臣们集体沉默,上意难违啊。<br /><br />看着被如此糟践的大唐,文武们也懒得在意光幕上飘过的不认识的名字。<br /><br />【从张九龄断定“此獠必然霍乱幽州”开始,到公元755年正式扯大旗造反。<br /><br />安禄山的反心,逐渐成了大唐公开的秘密。<br /><br />公元754年,官加宰相的提议被杨国忠阻拦之后,安禄山也不气馁。<br /><br />同年,安禄山一口气提拔了五百多名将军,两千多名中郎将。<br /><br />提拔名单送到长安后引起了轩然大波,满城百姓都觉得安禄山反意昭然若揭,但玄宗不信,并应允了这份名单。<br /><br />不久后755年二月,安禄山副将何千年代替安禄山回京述职,他代替安禄山向玄宗提了新的要求:<br /><br />希望能将范阳军的三十多名汉将全部替换为番将。<br /><br />与何千年一同入京述职的河朔三郡将领联名反对,并集体上表陈情:陛下你瞎了吗?长安三岁小孩儿都知道安禄山要反了!<br /><br />玄宗的处置是答应了安禄山的要求,并质疑河朔三郡将领是妒忌贤能。<br /><br />于是群臣噤声,皇帝都这样了,你除了顺从他还能怎么办?<br /><br />而在这样的气氛下,宰相杨国忠做了一个精准的判断:只要我逼反安禄山,那岂不是一切都水到渠成?<br /><br />觉得自己计划天衣无缝的杨国忠当即行动,在玄宗不知情的情况下,派人强行搜查了安禄山在长安的府邸,捉拿安禄山的门客,并在审讯之后将门客杀死。<br /><br />此时恰逢玄宗给安禄山长子赐婚并邀请安禄山前来观礼,长子安庆宗一直在长安准备与荣义郡主的婚礼,在得知这件事后,安庆宗第一时间快马加鞭,将这个消息送回河北。<br /><br />在安禄山看来:杨国忠敢如此行事,定然是得到了玄宗的授意。<br /><br />他只要去长安参加儿子婚礼,婚宴上定然会被摔杯为号的刀斧手们细细切做臊子。<br /><br />基于如此判断,最终安禄山称病没有去长安,并紧锣密鼓的筹备造反。<br /><br />不过半年后,安禄山和史思明以清君侧诛杨国忠为口号,在河北起兵。<br /><br />至此,轰轰烈烈持续八年之久,且最终没有一个赢家的安史之乱,正式拉开了帷幕。】<br /><br />李世民本来已经恢复过来了,正在揉着脑袋呢。<br /><br />但看到唐玄宗为了安禄山与世界为敌,熟悉的感觉瞬间就回来了。<br /><br />不过兴许是嘴里仍旧泛苦的药丸起了作用,头痛倒是减轻了许多。<br /><br />但李世民依旧跳脚怒骂:<br /><br />“这安禄山是狐妖阿紫不成?如此惑人心智?”<br /><br />“朕本以为是这杨玉环祸乱朝纲,如此看来罪责唯玄、安二人!”<br /><br />文臣们好劝歹劝才终于将李世民给平息下来。<br /><br />侯君集对陛下说的话无比赞同:<br /><br />“如此看来,河朔三镇也并非叛兵,实乃这安禄山亲信夺位,方能为其尽控。”<br /><br />也正因此众人方才难以接受,房玄龄历数了一遍:<br /><br />“安禄山之反心,民知,臣知,将知,实乃公开之秘密。”<br /><br />杜如晦不同意:<br /><br />“玄宗亦知安禄山之反心,实不信也。”<br /><br />至于玄宗到底是发自内心的相信,还是说不敢不信。<br /><br />杜如晦就不知道了,但总归已成既定事实,纠结这些也无用。<br /><br />因此最终还是摇摇头道:<br /><br />“未曾想到,这最终叛乱之爆发,原因竟如此简单。”<br /><br />确实简单,当朝宰相私下行事,镇边将军心怀叵测。<br /><br />阴差阳错之下斩断了这对义父义子之间脆弱的信任。<br /><br />魏征也感觉有点无语,总结道:<br /><br />“若是这安禄山提拔安插亲信之前,杨国忠如此行事,其犹未可知。”<br /><br />“而如今贼獠势已成,晚矣。”<br /><br />一时间魏征心里甚至都为彼时的大唐忠臣感到悲哀:<br /><br />至高无上的帝王,反而成了贼獠最好的护身符,谁人能制?<br /><br />而最终李世民发出了一句疑问:<br /><br />“百年盛世,强唐风骨之士,何在?”<br /><br />……<br /><br />张飞迟疑了一下:<br /><br />“这玄宗……真不是傻子?”<br /><br />在张飞看来这就如赠贼盗以利刃,妥妥的取死之道。<br /><br />赵云抿了抿嘴唇道:<br /><br />“即使如此,这唐朝强盛百年,应当不缺忠心良骨之臣。”<br /><br />如此盛世能千百年后还被后世流连,那应当不缺死国之臣才对。<br /><br />如何竟能被这一番将简单坐大,并且最终起兵?<br /><br />徐庶捏了个地豆抛入口中,笑道:<br /><br />“兴许是……这忠心俱死心,良骨成白骨了呢?”<br /><br />【事实上关于安禄山有反心这件事,并不是只有长安百姓知道,反而是全天下都知道了。<br /><br />初唐若论战神之名,李靖、李勣、苏定方三人,难分轩轾。<br /><br />但若论玄宗时,唯有一人当得上这个名号:王忠嗣。<br /><br />王忠嗣是玄宗的第一个义子,按辈份算的话毫无疑问是安禄山的大哥。<br /><br />他的亲生父亲王海宾在迎战吐蕃时战绩卓越,但最终因为友军不救而战死沙场。<br /><br />当时的玄宗痛惜良将,便将王海宾的儿子王训接入宫中收为养子。<br /><br />王忠嗣之名也是玄宗亲手所改,要他时时刻刻铭记父亲,并给王忠嗣画了个大饼:<br /><br />你就是朕的霍去病,等长大之后就让伱做将军。<br /><br />玄宗视王忠嗣为自己的霍去病,而王忠嗣也以霍去病来要求自己。<br /><br />长大后的王忠嗣军法严明,爱兵如子,每战当先,威望卓著。<br /><br />开元十七年,此时的吐蕃对唐数战连败,人心浮动。<br /><br />面对如此危局,当时的吐蕃赞普亲赴前线,鼓舞前线士气,并在郁标川阅兵演武。<br /><br />当时在张掖驻守的王忠嗣闻听后,瞬间判断这是一个机会。<br /><br />于是连夜起精锐弩兵七百人,欲行霍去病旧事。<br /><br />七百唐军人皆三马,披盔掼甲,纵马疾行。<br /><br />西域寒冷的夜晚也浮起了浓雾,但王忠嗣精准判断方向,连夜奔赴三百公里。<br /><br />到了郁标川时浓雾突然散去,呈现在王忠嗣面前的是吐蕃赞普的两万亲兵。<br /><br />唐军与吐蕃都没想到突然在如此近的地方遇敌,唐军将校大惊失色,想要后撤用弩机压制。<br /><br />王忠嗣临阵大喝:<br /><br />一足未移,追射且尽,无敢妄动,观我破之!<br /><br />说罢如此神将单骑入阵,挡者皆废,吐蕃军一时哗然。<br /><br />而七百唐军也毫不犹豫,当即弃掉弩机,跟随王忠嗣杀入敌阵。<br /><br />旌旗密布,长槊如林,但都挡不住王忠嗣,一名骑白马的吐蕃将想要挽回士气,也被斩落马下。<br /><br />此时的吐蕃赞普做出了和当初孙权一样的判断,登上高地想要观察唐军虚实。<br /><br />但是吐蕃赞普中军旗帜的后撤反倒让已被连番打击的士气跌入谷底。<br /><br />王忠嗣把握住机会,以七百人打的两万人溃逃,斩首数千级,并当场筑京观耀功慑敌。<br /><br />然后这七百人才迤迤然赶着获得的数万牛羊退回张掖。<br /><br />此后王忠嗣接连大破奚、契丹联军,降服契丹三十六部,打的吐蕃避他锋芒,扬威西域,无人能撄其锋。<br /><br />既是唐皇义子,本身又是不世出的猛将,玄宗给了王忠嗣极高的信任,王忠嗣也回报了无比辉煌的战绩。<br /><br />这对君臣似乎真的如汉武和霍去病一般君臣相得。】<br /><br />此时的甘露殿,李世民忽然头不疼了腿不酸了,站起来大声赞叹:<br /><br />“这才称得上是我大唐神将!”<br /><br />请收藏本站:
www.bjzhongwen.com。笔尖中文手机版:
www.bjzhongwen.com <br /><br />\n\t\t', '\t')